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用时8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元代中峰明本之禅学思想与禅法略探

    类学人则是博览世书,以求胜解,他们以为必须通过博学多闻才能用言语彰显法性理体。明本申叱他们简直是“痴狂外边走”之徒,亦即只知心外求法而不知反观自性。[62] 明本认为,倘若不求开悟,纵使博览四库全书,...21)。从明本亦兼弘净土法门以及主张密、教、律、禅四宗共传一佛之旨的会通思想看来,他此处所批评的,是就学人半途放弃参禅而言,并非真的反对念佛、持咒、拜忏等事行。  [62] 参《中峰广录》卷1...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宋史.艺文志》释氏别集、总集考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癞可《东溪集》有诗云……”[62] 又《通志》卷70载:“《东溪集》十二卷,释祖可。”[63] 《国史经籍志》卷5亦载释祖可《东溪集》十二卷。《瀑泉集》《东溪集》皆十二卷,...。  [61] 陈振孙著、徐小蛮等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2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7。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63] ...

    冯国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4.html
  •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

    以之,句与色味法性相应,能令鬼神见食无量。[62]   由于陀罗尼即是不思议法,具足无量威德妙力,故透过行者持之力能与抟食之色味法性相应,并以此加持之力令鬼神见食无量,故遵式大师又提到,“...237b。   [61] 《金园集》卷中〈施食观想?答崔育材职方所问〉,《卍续藏》册101,页238b。   [62] 《金园集》卷中〈施食观想?答崔育材职方所问〉,《卍续藏》册101...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

    ”(注62) 3.后代所演变出来的佛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佛陀说法立 制......不能不因地、因时、因人而有所演变,有所发展.. ....演变,发展,并不等于...引见:《游心法海六十年》,页50。 (注62)同前书,页50-51。 (注63)同前书,页50-52。 (注64)同前书,页50-53。 (注65)同前注。 (注66)引见:《妙圣集(下编.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2)

    45C(注60)《广弘明集》,大正52,8/142A。(注61)神清,《北山录》,大正52,5/521C。(注62)《历代三宝纪》,大正49,1/23C。(注63)《同前书》,12/105C。(注6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20.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所目见并参考的材料,参见汤用彤《往日杂稿》,收入《汤用彤全集》第五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第62,64页。  [21]〈名僧传序〉见《全梁文》卷七四。  [22]诺贝尔:〈鸠摩罗什〉,第207-...鎌田茂雄:《中国仏教史》,第二卷,第272-273页。  [62]这同时也是后秦姚兴最重要的文化工程,连国主姚兴自己也参与了翻译的工作。参见僧睿的序,《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藏》:2145:53b04-...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玄奘之路途经重要城市地区(今日中国境内)

    完成了其舍化前的最后一本佛径《大般苦经》、高宗檩德元年664年2月5日夜半圆寂,享年62岁。不幸消息传到京师长安后,朝野为之悲痛万分。据史料记载,当玄奘遗骨从玉华缓缓南下,归葬于长安东郊沙河东岸的白鹿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451623.html
  • 试评吉藏的二谛论

    彻底空之立场大异其趣。[61]附带一提的是,类似的说法也发生在智顗身上,例如《四教谛》云:“中道第一义谛,亦名一实谛也,亦名虚空、佛性、法界、如如、如来藏也。”[62]可见这又是吉藏和天台相似的地方,...“空”和“无”有很清楚的分辨。详参瓜生津隆真著,许洋主译〈中观派的空〉,收于蓝吉富主编,《中观与空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2),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页31~64。万金川著《中观思想讲录》...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智顗系统化的天台佛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亦预示了禅宗的未来发展。”62而董平由学风、处所及《文殊说般若经》、《摩诃止观》所说的“一行三昧”以推,而说:“道信的一行三昧,实源于智顗,故其最后之止于黄梅双峰山...雕刻史话》(民67年1月台北庐山出版社),p62、71。  31 《会昌法难研究》,p133。  32 陈玉书,“谈辽版大藏经”,民59年11月22日北平光明日报。  33 黄运喜,《会昌法难研究》p...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以《大般若经.第四会》为中心

    Become a Buddha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1卷第2期(总第62期),1983.03.25,页8-13。?ramit?p??Praj...

    王安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25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