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35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出世文化与中国传统入世文化的冲突,促使佛教的中国化。[8]张立文先生还将一心二门与宋明理学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比较,从而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与启示。所以,我们将主要从一心二门的思维模式出发考察...的形上学的层次。见《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81~282页。   [8] 张立文《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中国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第2~6页。...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如译“诸法性空”为“诸法本无”[7],用“色之自然”来表达“色即是空”[8],这显然都是受  了道家“有”、“无”、“自然”等概念的影响。汉译佛经的老庄化倾向不仅有利于佛教思想在  中土的传播,...5][6]《大正藏》第15册,第169页,第165页,第164页,第163页,第170页。  [7][8] 《大正藏》第8册,第450页,第441页。  [9] 《大明度经·累教品》,《大正藏》第8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

    根据牟宗三先生的说法,主要见于牟先生著《佛性与般若》及《中国哲学十九讲》诸书。 [8] 参见《新唯识论》,P.278。 [9] 《新唯识论》,P.298。 [10] 《新唯识论》,P.299。 [11]...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560047.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非常时期,大家无从对外发展。尽管派中精神导师[8]周义敏尚在,连旧超峰寺那尊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镇寺古观音也一并被带到新超峰寺来供奉,但除非战争结束,否则等于要被长期困住在新超峰寺了,其心态的无奈可想而知。...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今为真谛所译,编于梁代录中。”[8]至于《中论》一卷,已经佚失,一般认为应该是《中论·观因缘品》。而《如实论》则是世亲的重要因明学著作,原著至少有两千偈[9]。经录记载真谛译本为一卷,现存本称之为舶...下。  [6] 唐·遁伦:(瑜伽论记》卷1,《大正藏)第42卷,第311页中。  [7] 隋·费长房飞历代三宝纪)卷11,CX:正藏》第49卷,第99页上。  [8]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含大”;后者似多认为“大应舍小”。[8]究竟大、小的戒法应如何予以定位清楚,亟需进一步阐明。否则其理论主张的背后必引发出一个严重的问题:佛教思想及实践理论本身不一致的矛盾,甚至理论系统化的危机。   ...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自整顿;而不是只管求静   ,空却一切,欲与事物不交涉。8   以敬作为整个实践之基础,在朱子之前的理学家们已有发挥,由   于居敬与穷理对他来说,都是在心上作工夫,因此在知识进路的道问   ...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为主。此后由于朗达玛王在西元八四一年破坏教法,使得卫藏(拉萨)地区约百余年间没有出家众住持弘法。[8]  而后弘期是以卢梅大师等回到卫藏建立僧伽的西元九七八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做为开启的年代。当时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2)

    ,《道次第论》即为尊者之《道灯论》的详解。另外,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史》亦认为宗喀巴与尊者为同一解地。(页五○)   [8] 参见《法尊法师论文集》,页卅一~九。   [9] 同上注,页廿八。   [...律仪所依,是否需别解脱戒?未经金刚上师灌顶,可否讲授密经?未得灌顶可否行密咒行?(法尊法师著,台北:佛教书局,1977年,页六五)   [14]同注8,页三。   [15]参见张福成撰,《论阿底峡及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为谈本体论问题、“虚妄唯识”为谈宇宙论问题、“真常唯心”为谈功夫境界论问题的知识架构意义,此义作者已发表于<现代中国哲学在台湾的创新与发展>一文中[8],此一思考即是将原本经由思想史问题意识而建立的...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08月)。  [7] 这是印顺法师对于大乘佛学分系说的界定,参见《印度佛教思想史》。  [8] 杜保瑞,1998年8月,<现代中国哲学在台湾的创新与发展>,台北《哲学杂志》第...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