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35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命,按教义和戒规生活;(6)正精进,勤奋修持佛法。(7)正念,明记四谛等佛教义理;(8)正定,修习禅定,专心思悟四谛之理。八正道被认为是达到涅槃解脱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用来判断一个出家修行者行为...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460071.html
  • 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

    、能调伏、有安隐、不流转根。   8.在鲜少世界中   苦圣谛又名险乐欲、系缚处、邪行、随受、无惭耻、贪欲根、常破坏、炬火性、多忧恼。   集圣谛又名广地、能趣、远慧、留难、恐怖、放逸、摄取、...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660104.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地。儒家的“孔颜乐处”是一种价值转换,理性的道德的提升可以弥补感性的困厄。[8]佛教对生命的观察更具理性的深刻,其人生为苦的断定,是以往中国人不太着意的。佛教既判定人生为苦,...   [5] 《礼记·大学》。   [6] (明)张景岳:《类经》。   [7] 《论语·子罕篇》。   [8] 《论语》赞颜加:“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憨山德清注庄之研究

    老子评传─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民国86年8,初版第二次印刷。)  69. 连清吉,《日本江户后期以来的庄子研究》,(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7年12月,初版。)  ...

    李懿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0560160.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故不起。”[8]这一“性恶法门”与“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9](即后得智)的唯识古学之说相当接近。这是智顗所言佛性具恶的基本含义,可简称为“法门教化”义。  智顗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法华玄义)卷8上,《大正藏》卷33,第780页上。  [3] 详见隋·智顗:《法华玄义》卷2上,《大正藏》卷33,第780页上。  [4] 隋·智顗:《观音玄义》卷上,《大正藏》卷34,第882页下...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自觉之成德之教的理论完型,至于在对道家老庄学的诠释上,则仅藉由以“德性我”“认知我”“情意我”“形躯我”的“自我境界之设准”的架构以论断老庄[8],从而指出老庄皆为以自我境界为“情意我”之肯定,从而...  [8] 此一设准乃劳先生于探讨孔子哲学时提出,其谓:““自我问题”本为哲学之基本问题,亦是一理论性极高之问题。孔子时,中国哲学理论尚未充足发展,故孔子对此问题之见解,实远不如稍后出现之各家学说能...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十二月的佛陀——妙语收录集(1)

    慢师慢者(超佛越祖之心)方堪当此道。   7、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使众生离苦得乐。   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慧律禅师)   缘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说:“闻所闻尽,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近现代中国佛教与扶乩

    二十年前新学之钜子,犹津津乐道之,率此不变,则佛学将为思想界一大障碍,虽以吾辈夙尊佛法之人,亦结舌不敢复道矣[8]。  “乩坛盈城,图谶累牍”这句话描述出民初乩坛发展盛况,当时还有佛弟子的参与扶乩,...

    范纯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2760361.html
  • 《楞严百伪》辨义

    衣,作讫,乃得他去,何得即受王请?此亦不明僧制妄说。其伪七。  ————僧制之严谨,非一贯如此。佛制戒律,以约束大众、未来,当时未必完整。  8、印俗:旃陀罗等“贱族”,屏居城外。律制,比丘不得入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

    p-8之理,则一切法即一法,是一心卷之即无迹无相。   虽云无数无边,而不碍毕竟空寂。虽云无迹无相,而不碍万象森罗。如是相有不碍理无,乃一心之妙体。理无不碍相有,乃一心之妙用。   譬如一室千灯,一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