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用时2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不再加注。参照(法)戴密微《新发现的吐蕃僧诤会汉文档案写本》,耿升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三辑,第72-75页。  [4] 参照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1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之邀赴吐蕃本土传教时的年龄可能在35岁前后,那么他的出生年代当在750年左右,他离开宗哥返回故乡时至少已是75岁的老人。虚空藏禅师的活动年代大致与摩诃衍同时或略晚些,他在赤松德赞时期出家,后跟随摩诃衍...

    张亚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348920.html
  • 中观学知见书目举隅

    图书,民75),页83-100。   4. 江岛惠教著;许明银译,〈中观派〉,收于《佛学研究入门》,(台北市:法尔  ,民79),页143-167。   5. 印顺法师著,〈中观大乘︰“性空唯名论”〉&...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849011.html
  •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2)

    Heine, Steven. “ Critical Buddhism and the Debate Concerning the 75 – fascicle and ...资料较少,故能引用的文章有限,因 而再次引用本段。 75 Swanson, Paul 的“ Zen is not Buddhism: Recent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949171.html
  •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其果证则无有别75 ,故二而不二,融通一味也。  六者,显方便即究竟故。持名念佛者,事修中至简至易之方便也;即心念佛者,理观中至圆至顿之究竟也。于至方便之事修中,而有至究竟之理观,岂非方便即究竟耶?...78上)。  73《大正》卷37页371中。  74见《灵宗论》卷七?藕益大师撰。  75见注45所引之文。  76语出<易行品>,见《大正》卷26页41中。  77参阅《选择本愿念佛集》日?源空撰,...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千三昧法门,其最捷最顿,直指全提之法,莫过于自心念自佛,自佛念自心75另外,道盛在元旦茶话当中,也曾这样回答弟子的问题:   问:念佛法门,亦可见性成佛乎(觉浪道盛禅)师曰:此当念唤醒主人公,直指人心...:刘宋疆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页343,上   75 清济能,角虎集卷上;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547,下   76 引见:前书,页0544,下-0545,上   77...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

    改观的环境。这是由于大正6年曹洞宗台湾佛教中学林的成立;临济宗妙心寺派于大正7年也创办了镇南学林;净土宗也在大正8年4月,开设台南学堂于台南,对台湾僧侣实施宗门的教育(《报告书》页75)。这三所宗门...学林,再由此转入东京驹泽大学者。[75] 由于教育程度的提升,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应随之增长,尼僧在台湾自然有其存在的空间,上述如学师就是一个例子。除她之外,如出身大岗山龙湖庵、嘉义半天岩寺、高雄兴隆寺故...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僧肇思想辩证——《肇论》与道、玄关系的再审查

    ----------------------------------   7. 参见福柯,《知识考古学》第一、四章,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8. 《禅与中国》,页75。   9. 中国...道。故僧肇说“夫圣心虚静,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古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75]   结论已经比较清楚。从义理的脉络上看,僧肇辩正的一个基本理趣...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1)

    乃摧万有于性空,荡一切于毕竟。”(引见《大正藏》册33,页75上。)其中原因,应该是《金刚经》属《般若经》,而《般若经》则盛谈“空”的缘故。例如,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即列有十八种空。(参见:...极为平常的事情。敦煌本《六祖坛经》[74]当中,即有许多有关佛性的描述;例如:“人即有南北,佛姓(疑为“性”字)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姓有何差别!”[75] 敦煌本《坛经》的佛性思想,大体来自《...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2.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如何洗心涤虑的方法,又如何开拓智慧的指引”74,因为“心为万法之根源”,故教育之宗旨宜旨于“心”学的善导75。在〈佛学之基本原理与施教方便〉一文中,晓云法师论及:  世界万有,人为中心,而“心”主宰人...75 释晓云,《觉之教育.般若禅转识教育论》,页57。  76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77 释晓云,《觉之教育.佛学之基本原理与施教方便》,页200。  78 ...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圆测唯识思想研究(1)

    ,玄奘法师从长安起行远赴天竺,开始他十七年之久的求法历程,时年二十九岁。7  圆测自入唐后,初投法常(卒于贞观十九年,年79岁)与僧辩(卒于贞观十六年,年75岁)门下,研习《阿毗昙论》,《成实论》《...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94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