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舟三昧念佛法门及其传播

    要则57  表2-4 出家菩萨行般舟三昧的要则58  表2-5 支谶的译籍59  表2-6 般舟三昧经的译师62  表2-7 慧绪尼的般舟念佛70  表2-8 僧慧法师的般舟念佛71  表2-9 ...

    陈汉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454696.html
  • 比丘波提木叉

     61.任何比丘,假如故意夺取生物的生命者,波逸提。  62.任何比丘明知有生物的水,假如使用者,波逸提。  63.任何比丘知道已如法决断的诤事,假如为了再度羯磨而发举者,波逸提。  64.任何比丘...说法」,应当学。  59.「我将不对无病而手持刀者说法」,应当学。  60.「我将不对无病而手持弓箭者说法」,应当学。  第六 嘶噜嘶噜品  61.「我将不对无病而穿拖鞋者说法」,应当学。  6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054768.html
  • 从佛教思想史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1)

    ,我以女身裸露可恶,是以持衣用相与耳。女复报言,于大乘法无男无女。” (62)。  (7)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文殊师利闻佛所说,则前作礼白须摩提言,唯别久远,今乃讲侍,与师相见,得受法诲。须摩...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254789.html
  •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于圣人是实,名之为谛。(注 61)  二谛是本,说法是末,......世俗谛者,一切诸法性空,而世间颠倒谓有,于世间是空,名为世谛;诸圣贤真知颠倒性空,于圣人是实,名第一义谛。(注 62)  二谛是本,...45,页86下。  (注 62) 同注61,《大正藏》卷45,页78中。  (注 63) 同注61,《大正藏》卷45,页78中、79下。  (注 64) 同注61,页79下~80页中。  (注 65)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354791.html
  • 从《七十七智经》看“法住智”之意义

    智分别诸法,后用涅槃智。”[62]此处《大智度论》将《须深经》中的法住智解释为十智中的“法智”,由此观之,此智的说明确实留下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五、小结  综上所言,笔者归纳如下:  笔者认为... 吉藏《大乘玄论》卷4(大正45,62a22-b16)说:“七十七智者:生缘老生,不离生缘老死。初是正观智,次是审法智。又正观智简无因,审法智简异邪因;三世各二为六,此六是法住智。次一是泥洹智。法住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554817.html
  • 千手观音像造形研究

    供奉观音,千手观音也不在少数。但这些千手大  悲像,既非承袭唐代中原密教的仪轨,也非元代帕拉式样的梵像,更  不同于藏传的千手像。那是将密教部分的  页62  千手仪轨,加上显教所崇奉观音的行愿德...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4854899.html
  • 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

    大正藏》卷31,62b。  [9]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29册,298页,大乘文化出版社,台湾,1979年。  [10] 《法源》(中国佛学院学报)第18期,58页,2000年。  ...

    崇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2055075.html
  • 《楞严经》解脱道之研究

    佛教》第335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页7~9。  蔡耀明,《佛学研究方法学绪论》,《现代佛教学会通讯》第十二期,二○○二年三月,页47~62。  蔡耀明,《迎向专业的佛学研究》,《现代佛教学会通讯》第十二...

    李英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755106.html
  •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

    拒绝二者有什么差异。结果定会误解唯识之性质、意义与意趣,模糊各种唯识思想形态之差异,以及唯识思想之发展变化,而有意无意地维持唯识思想之本来面目继续被遮蔽之局面。[1](P62-65)这与唯识学的诸译师...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255221.html
  • 阿含经典之成立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 5。 surie, vol. 62, 1976, pp. 27-51.   l赤沼智善‘佛教经典史论’、法藏馆、昭和五六年复刻(...

    槚本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65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