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杂阿含》第1013经经群看‘善终辅导’

    bhikkhu tenupasavkami  // //  页14  彼病比丘遥见世尊,扶[61] 欲起。 5. Addasa kho so bhikkhu Bhagavantaj  ...

    释天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751828.html
  •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

    ),北京:文物出版社,东京:平凡社,1987.  [60] 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6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07.  [...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61]史苇湘的《信仰与审美》、《形象思惟与法性》、《再论产生敦煌佛教艺术审美的社会因素》等论文,将敦煌...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151837.html
  • 《中庸》与《六祖坛经》的形上关怀

    ------------------------   (注7) 参见:《六祖坛经笺言》﹝无锡丁氏藏版﹞“机缘品第七”,61页。   --------------------------------...

    石朝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451877.html
  • 忽滑谷快天对台湾佛教思想界的影响

    51。  (21) 《南瀛佛教》卷13之5、页61〈私立台北中学长??〉、昭和10年5月1日。《宗报》第649号、页11、大正13年元月1日。  (22) 《宗报》第778号、页11、昭和4年11月...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451878.html
  • 清初三朝与西藏佛教的关系

    乎?今之喇嘛,当称为妄人,不宜称为喇嘛。乃蒙古人等深信喇嘛,糜费财物,忏悔罪过,欲求冥魂超生福地,是以有悬轮、结布幡之事,甚属愚谬。[61]  9. 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皇太极在出巡途中,渡...] 陈捷先《清史论集》,1997,页51~52。原文引自《大清太宗实录稿本》,页十四。  [60] 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页24。原文引自《大清太宗实录稿本》,页十四。  [61] 陈捷先《清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551903.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1)

    之讲解律典,寺众才恍悟见月所行皆有所据,对见月更为叹服,尽弃前嫌。[60]  见月每岁春冬开坛说戒,计达七十余期,[61] 四方学者,不期而至,恒不下五千人。尤其顺治17年(1660)、康熙9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7.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1)

    语录》(1665)和《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负责。前者增新文献3条;后者除增新资料8条,在末后的〈重编〉中, [61]  再增〈解释洞山五位显诀〉等资料4种, [62]  数量颇为庞大。曹山文献至此,...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49.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2)

    文献集成。   [61]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的编者,是宜默玄契。但其末,又附〈本光重编〉之文献若干;这应是后来其人本光增补的资料。   [62] 四种新资料是:〈解释洞山五位显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

    心陀罗尼经》、《高王观世音经》等,这些经卷述观音之来历、事迹,或阐明其愿力,或弘扬修持之道,感应录选录其中,以供读者深入探究。重要的咒语则为大悲咒[60]、白衣大士咒[61]等,主要提供给信众念诵,而许多感应...台北,东大出版社,1999年11月),页39-40。感谢阚正宗先生提示该资料。  [58] 李孟泉,<感应三则>,《菩提树月刊》,61期,1957年12月。收于智成居士编,前揭书,页94-95。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051982.html
  • 朱熹佛教常识论———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

    浮屠之言,如楞严所谓自闻,即庄子之意,而圆觉  所谓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列子所谓精神入  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也。凡若此类不可胜  举!61。  佛家对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窃取决不限于...

    李承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25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