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18篇,用时40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63]”我想,现代禅对于印顺法师思想的质疑,应该一向都是谨守著就理论理的立场来谈的,否则前面谈的十节是什么?然而,这里所谈的,是另外一个“理论”。那就是“修证”“解脱”“断除烦恼”,在佛法来说,...省思-检视台湾佛教》,页一四。  [62]林建德,〈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行观研究-从现代禅的质疑考察起〉,第五小节“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证观”。第六小节“印顺人间佛教修行的以身示范”。  [63]林建德,〈印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禅宗在中国:它的历史和方法

    , Luzac and Company,1927)第二集,第189页,  ③这些记录包括:  甲、王维(699~759)著《六祖能禅师碑》,见《唐文粹》63。  乙、宗密(811卒)著《禅源诸铨集都序...这部《六祖坛经》。  ⑩梁肃著《 天台法门议》。见《唐文粹》61。  ○11铃木著《禅学论业》第一集,第317页。  ○12郑愚著《灵佑禅师碑》,见《唐文粹》63 ...

    胡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3553560.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butcherWho slaughters our chance to gain final release. (63) We promise to do many glorious deeds,Yet in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也可认为是佛法。因为它是印证佛法的根据,故称三“法印”。  62、三离:《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他教导我们,应该用以下三种态度来接受大乘佛法,一是离言说相;二是离名字相;三是离心缘相。  6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人本的佛法与人本为中心的佛教──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本怀[*]

    的缘起法而成无上正等正觉,亦为众生阐明因缘法,包括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的一切法。一代教法是以有情世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63] 为主,亦即早期所说佛法以众生为本位,以有情事为主题。   (六)四生、...人身,名人乘法。」《佛在人间》p. 44。   [61] 参阅《太虚大师年谱》pp. 479~481。   [62]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自序p. 2。   [63] 《杂阿...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453927.html
  •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李氏续修族谱序》,左海全集刊本,第63页。)。福建人这种聚族而居的习惯,是唐宋时期中原民众习俗的延伸。 第三,秉承中原重视儒学的文化传统。儒学原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文化思潮,也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5254120.html
  • 僧思想研究

    即理体,亦即本体界。「虚位」即实相、真如、法位(注63),「二际」即涅盘际与生死际。就现象而言,一切事物是「有」;就本质而言,一切事物是「空」。如能了解性空之理,则「有无兼畅」「事无不尽」,於事象上能...61) 〈小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藏》卷五五,页54下。 (注 62) 〈十二门论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十一,《大正藏》卷五五,页77下。 (注 63) 吉藏〈十二门论疏〉,《大...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论解脱

    ”是觉悟真实、获得解脱者在现世的主要活动,63然而其如何可能呢?这是因为蕴处界身的存在提示觉悟者存在的是一个感官活动的领域,即概念活动的领域、可言说的领域。可言说的领域是觉悟者身处的背景,而无我的思想...126, p. 224)   62 Cf. Samtani, Ma-dhyamika Dialectic And the Philosophy of Na-ga-rjuna, p. 186.   63...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63.问:何者为想?  答:心感受外色后,能如外色而想像之,是为想。  64.问:何者为行?  答:心想外色后,即有好恶之念,发为身口之业,是名曰行。   65.问:何者为识?  答:对于外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1)

    无有变易。[63]  又《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云:  问:云何得知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答:……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64]  又《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云:  譬如有人家有乳酪,...

    昌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055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