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72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道绰《安乐集》的念佛法门[*](二)

    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125]  而且配合《观经》下品下生的 “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126],昙鸾的“念”是忆念的念。[127]昙鸾所说的“十念”,可以是观相(在观缘的总相、  ... 126  Williams, M. Monier, ed.  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金刚经赞》研究——兼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八)

    无,后触无所得。125  这里牵涉到修行的证位渐次问题,即先观“所取(境)非有”,然后“能取(心)亦无”,126最后彻证“无所得”。所以,许多人就只见到前面的一半,而忽略了玄奘唯识理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505页。   124《大正藏》第三十一卷,第6页下。   125《大正藏》第三十一卷,第49页中——下、第143页下。   126“(境)非有”、“(心)亦无”,正好可以看出与“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142757.html
  • 汉译佛经中的弥勒信仰--以弥勒上、下经为主的研究

    ,上。)可见本经受到“般若”思想的影响。  126页  本经最大的特色是诗歌体,而非前面四经的散  文体。相信这是弥勒下生之信仰流行之时,为  了传教的方便(诗歌较易背诵),而编辑成的  。经中,蠰佉...文字等各  方面判断,本经应属疑伪经。检阅隋.法经等,《众  经目录(卷 2).众经伪妄》,也列有《首罗比丘见  月光童子经》一卷。(参见《大正藏》卷55,页126  ,下。)二经或许就是同一经吧?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744450.html
  • 原始佛教的佛陀观

    pacceka-buddha)的起源。即,若世尊此时回避利他行而直接入涅槃,就是“辟支佛”。(以上参见藤田宏达,收于《印度学佛教学》,5:2,1957年,pp.91-100)。  页126  还有依据《律藏》,...vol.Ⅰ, pp.171-172(转译自玉城康四郎,上揭书,,p.75;,pp.126)。与此巴利文相应的汉译是:“五比丘呼我姓字及卿于我,我语彼曰:五比丘!我如来无所著正尽觉,汝等莫称我本姓字,...

    元弼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144460.html
  • 圆仁与唐代巡检(2)

    至于第二牒说明惟晓的钱物情形,小野胜年推测当与“分配遗产”的习惯有关。(注126)  圆仁在长安居住即状届满1年、排佛运动尚未全面爆发时,就开始申请归国公验。这是他向唐政府第3次正式申请公验,但这一申请...844)三月,武宗下敕五台山等著注126《入唐记》,小野本,第四卷,页26-28注。注127《入唐记》,卷三,“会昌元年八月七日”条,顾本,页152;  白本,页392-393;小野本,第三卷,页...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8.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  [29]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15。  [30] 吉元信行〈灭谛。涅槃の异名〉《大谷大学研究年报》no:37。大谷学会1984。(p.126-183)。  [31]...~汉译《南传》19(p.132)。  [39] 《无碍解道》〈谛论〉~汉译《南传》44(p.15)。  [40]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26~127。  [41] 《解脱道论》卷12 (大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格义”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

    “格义”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周庆华国际佛学研究第二期(1992.12出版)页126-140 -------------------------------------------------------------------------------- 页126 一、 佛学东来初期,以《般若经》最受人欢迎;僧界名流多有据以为译述讲论(注1)。当时有竺法雅、释道安、释慧远等人,以...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7.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1)

    杂.270经大.2-上。  (注 3) 杂.490经大.2-126中。  (注 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见大.8-751中)。又,阿含经中佛陀之先行...恒河中游───────────(注 1) 杂.490经,大.2-126中。  (注 2) 增.44-6经,大.2-766中。  (注 3) 佛开解梵志阿□经,大1-263上。“忧人而度脱天下”即指发大悲...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6.html
  • 大乘“慈悲”观念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恻隐之心的特色,显然倾向从主体身上对道德成立的基础或者根源提出说明,这是大乘佛教慈悲观念所没有的,且似乎不怎么关心的。  页126  四、“慈悲”与“恻隐之心”观念之异同  4.1慈悲与恻隐之重要性  ...1982年2月修订一版,页126︰“儒者的仁在自他关系中,出发于家庭共同的利乐,人伦──父子扩为君臣,兄弟扩充为朋友,夫妇为道德的根源。从此向外推演,这才‘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446196.html
  • 石頭希遷的禪思想及其教育方法

    125-126。(東京:春陽堂書店,1939年5月),亦沒 扣緊句義。李石岑《中國哲學講話》(台北:啟明書局,47 年 1月初版)在專講〈參同契〉之段落,亦無說明。呂澂《 ...126。巴師對禪宗的開導法有詳密的分類,由於分類各依不 同標準,學者之間分類不一,其實每則公案都是特殊的、具 體的、獨立的、應機的,分類僅是便於理解而已,在此取用 ...

    林義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84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