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79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2)

    。今日之 当辟者,不在佛老,而在狂儒之滥狂禅。(注 157) 管东溟认为当时泰州学派的末流,造成的大批的伪儒与狂儒,对当时之儒、佛二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管东溟所强调的还在于泰州学派之...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 收于《初学集》卷 49,页562下。(注 157)〈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 收于《初学集》卷 49,页 562 上下。(注 158) 参考本文本章第二...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146880.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6)

    173、178  竺法护 62、157  竺法蕴 178、223  竺法雅 162  竺道潜 173  佛护 235、238  佛陀 215  佛大先 67、117、215  佛陀什 189  佛图澄...  僧钟 209  僧稠 215  憎迁 168  僧就 157  僧朗 160、202、205  僧肇 168、178  僧韶 207  僧渊 203  僧诠 205  僧辨 202、294  僧祐...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547055.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觀

    天台宗之理事觀 李志夫華岡佛學學報第 6 期頁157~201 157頁 提 要: 從龍樹菩薩中論之四諦偈,大智度論之三智,慧文悟出 了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之中道;也悟出了三智一 心中得,而最後落實到觀心之修證上。慧思復肯定十如是諸 法實相,亦...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247445.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15日,  p.157~166。  7. 曹志成:《清辨二谛思想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85年(1996)6月。  8. 万金川:  (1) 〈中观学派的“二谛”义〉,《中观思想讲录...》,p.157~158)。三枝充德《中论偈颂总览》(p.750)则认为:在梵文第十偈颂中虽没有出现satya这个辞汇,而二谛是接续前二个偈颂而进一步说明的。依此看来,三枝氏似乎认为“胜义”和“胜义谛”...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禅的意境美学: 以禅艺合流与石涛的一画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禅的意境美学: 以禅艺合流与石涛的一画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赖贤宗   华梵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华梵大学 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0.05 ) 页157-170  华梵...157  禅在中国流布的过程当中,与中国的人文传统逐渐融合,在艺术上,产生了“禅艺合流”的现象,绽放了文化史与宗教史的奇葩。尤其是禅的意境对于文人画、诗词、林园、音乐、茶道都曾产生本质底影响,本文特别...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2)

    以后,圆相的使用,超出了原来认定的范畴。以时代而言,汉月将之推至最原始的“威音王佛”;[157]在意义上而言,汉月则更强调此○相所代表的佛性高妙境界。汉月在〈五宗原〉一文的开宗明义章即说:  -----...170~171。  [156]请参见第三节之二。  [157]威音王佛,乃过去庄严劫最初之佛名,禅宗多以此佛表示遥远之古代。如以“威音王佛以前”比喻人类本有的纯正精神境界;以“威音那畔”点醒学人自己本来之...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947886.html
  • 宗喀巴的密法思想与著述(2)

    讲修行部道的次第(86——94叶);第四章讲修习瑜伽部的次第(94——117叶);第五章讲述了解道要承事为先修地仪轨的次第(117——157叶);第六章讲预备仪轨(157——219叶);第七章讲绘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549105.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度柳翠》和《忍字记》只是披上佛教故事的外衣,内容实质上是以道教思想为主(同注23,分别见于页155-157、214)。可知其选择论述剧目并未顾及佛教度脱剧;且排除藉佛理自行悟道之类,更未顾及佛教自力解脱形式。笔者亦不认同其主张《度柳翠》和《忍字记》是道教思想之说。  26. 赵幼民认为从故事发展来看,当然是以被度者为主,度人者只是为被度者而存在的(同注23,页157)。此说忽略元杂剧主唱脚色之...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修学佛法之感言与期许

    Visuddhimagga, pp.98-99。《清净道论》(叶均译,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版’,民79)上册页157-159。   注2:Visuddhimagga, p.122。《清净道论》(叶均译,中华版,民79),上册页195。   注3:Visuddhimagga, p.97。《清净道论》(叶均译,中华版,民79),上册页157。   注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052512.html
  • 十六国北朝佛教史学述略

    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简论》,《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7页。  [30] 刘知几《史通·补注》:“亦有恭为史臣,手自刊削,虽志存该博,而才缺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史学。  [34]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第16—47页。  [35]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第157—158页。  [36]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第145—146页。  [...

    王 致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005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