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正确之行为活动及知识。所谓人的至上之渴望即是:当人死时,构成其身心之五大元素及生命可回归不朽之大海(指梵或阿特曼)。[61]奥义书主张,并非行为活动本身决定轮回,而是由于执著(指对于欲爱、思惟意向、...------------  58 Pras. 3.10-11.  59 Katha. 5.7.  60 Pras. 1.9-10.  61 Isa. 17.  62 Isa. 2.  页17   为...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摩诃般若波罗密”,做为无分别的法体,同时是具备“分别诸法相”的功能作用的。(这样的观点,在《坛经》中还有很多,如“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不离,但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61],又“若修...。  62. 同上,页61。  63. 参《菩提道次第广论》,页249。  64. 同上。  65. 文引自印顺法师《空之探究》,页247。  66. 请参见木尾山一雄等著《般若思想》,页189。  ...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以外,华严宗的宗密《原人论》也说:“佛且类世五常之教,令持五戒。”他认为,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61]众所周知,宗密是有名的禅教一致论的倡导者,同时他还调和儒、佛、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注60],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注61],不论父母是生是死,皆要以礼待之,如此才算报双亲恩,尽人子情。可知,儒家孝道观主张“事死如事生”,注重即时性,视父母在世为行孝的最主要时机,而所谓“子...,《四书读本?论语》(台北:启明书局)第十六页。  [注61] 《四书读本?学庸?中庸新解》,“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者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出错,而差以毫厘,谬之千里。而且,即使他的推论臆想完全正确,但在根本处他自己也难免怀疑,到底那是什么滋味?世间的味觉尚且如此,何况是出世间的、远离颠倒梦想的体证呢[61]?  林先生认为,我这样的批评...从现代禅的质疑考察起〉,第五小节“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证观”。第六小节“印顺人间佛教修行的以身示范”。  [61]温金柯,温金柯,〈现代禅对台湾佛教的影响及历史意义-建立台湾佛教的主体性〉,《生命方向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禅教归净与晚明佛教的普世性

    ;念佛不碍参禅》,同上总页3860-61。   7.引见道衍:《净土简要录》,《续藏经》第2编31之5册,页106。   8.无尽传灯:《净土生无生论》,参见智旭编《净土十要》本卷九,续贰13之5...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753533.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of this self-centered butcherWho slaughters our chance to gain final release. (61) We have done very...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61、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三法印,加上大乘的诸法实相又称四法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静为乐”的偈子,其中的奥理,就是佛教的根本真理,也正是三法印的道理。诸行无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人本的佛法与人本为中心的佛教──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本怀[*]

    大师倡导人生佛教,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强调十善业道以为对治。虚大师仍然同情天乘行果,而确定人乘行果,以实行所说的人生佛教原理。[61]印顺导师有不同的看法,说:「然佛法以人为本,也不应天化、神化。...人身,名人乘法。」《佛在人间》p. 44。   [61] 参阅《太虚大师年谱》pp. 479~481。   [62]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自序p. 2。   [63] 《杂阿...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453927.html
  • 僧思想研究

    僧 曰:「幻品忘寄而忘其忘」(注61)。 寄者,待也。有所待则必所执,必也「忘寄」去执,始可达於圆融之境。然而滞於「忘」,亦非正法,因滞於「忘」亦是有执,故须「忘其(所以)忘」。因「所以忘」之范畴...61) 〈小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藏》卷五五,页54下。 (注 62) 〈十二门论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十一,《大正藏》卷五五,页77下。 (注 63) 吉藏〈十二门论疏〉,《大...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