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

    如眼。……五波罗蜜如鸟无两翼,般若波罗蜜如有翼之鸟。”[38]《大智度论》卷34提到: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普观诸法皆空,空亦复空;灭诸观,得无碍般若波罗蜜。以大悲方便力,还起诸功德业;此清净业因缘...25,196c14~18)  观三轮体空,无有打者骂者受者,深入毕竟空的智慧,是菩萨行忍辱波罗蜜而得般若,如此才能忍受无边的痛楚,而不对众生起丝毫的嗔恨之心,行清净的大悲行。  在《大智度论》卷38...

    陈美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799.html
  • 从〈点头顽石话生公〉谈道生法师之思想

    始于有身、终至一切烦恼者,以明理转枝疏,至结大悟实也。(大正38,392上)   “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为悟”,“佛之萌芽起于生死事”,说明了在生死、...ldquo;不善、善有漏法,有异熟果;无记、无漏法,无异熟果。” [38] 善的福业,能为三有的引业而招感果报,于是论师说“善是有因”。要注意的是,“善&...

    悟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800.html
  • 怎样读“妙云集”(1)

    与导师的因缘………………………35  “妙云集”的特色与精神………………38  一、 前言…………………………………38  二、 “妙云集”的特色…………………39  三、 “妙云集”的精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1.html
  •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

    Le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 LNew York and London,1956,P.64.  [38] A.C. Soper,"Norther Liang Norther ...》,[37]1958年英国索伯(A.C.Soper )的《北京与北魏时期的甘肃(Northern Liang and Northem Wei in Kansu)》。[38] 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研究的...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151837.html
  • 永明延寿与中国佛教新趋向的形成

    为人师,来生为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注38]   延寿在禅净合一、禅净双修的实践中,更是身体力行。《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载,延寿:“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学者参问...[注38]《净土指归集》卷上,《卍续藏》第一○八册。  [注39]《大昭庆律寺志》卷五。  [注40]《林间录》卷上,《卍续藏》第一四八册。  [注41]《净土贤圣录》卷三,《卍续藏》第一三五册。  ...

    陈荣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852002.html
  •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

    他说,佛圆寂前宣说之《胜鬘》、《楞伽》、《法鼓》、《如来藏》、《央掘魔罗》等经,以及佛成道初年开演之《宝女》及《尼揵子》经,皆是圆满究竟了义经,故不能单说《涅槃》为了义经[38]。其理由是:“然佛一化...上-中。   [37] 详见同上,第466页中。   [38] 详见同上。   [39] 同上,第466页下。   ------------------------------------------...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38]。《忍字记》刘均佐原为上方贪狼星,是第十三尊罗汉[39];《度柳翠》月明和尚是第十六尊罗汉。根据《法住记》,第十三尊罗汉的名号是“因揭陀尊者”,第十六尊是“注荼半托迦尊者”[40],可知两本...汉译经中有关十六罗汉最早的典据见于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参《华夏诸神》,同注38,页495-496。  页283  弥勒佛自度度人的行止正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可知...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见”—“顿入”说的考察

    (收于《世界佛教名著译丛》38号,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页37。  页157  中观空义的诠释在差一些但毕竟没有堕入二边见的大前提下,尽量朝肯定伦理操守及智性正面作用的方向来进行诠释。就是在...Vimalamitra)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学者当中最伟大的其中一位。在此提到的“一个和尚”也许与摩诃衍有关亦不一定[38]。然而无论如何应予承认的是此间所述的“和尚”那类禅法与一般所讲的摩诃衍禅法相融,即...

    黄敏浩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3.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藏》卷38,页230上),其言带有浓烈感怀意味,想当为吉藏晚年之作。  7. 关于吉藏引用《涅槃经》的说话的方式,参阅平井俊荣:《中国般若思想史研究》,页532─550。三论学派讲习《涅槃经》,非始自...更无异也。[38]  吉藏指出《涅槃经》为钝根人说,并不表示其教说粗浅。就如良医给众儿子的药是一样良好,而儿子们有失心、不失心的不同,从而得愈时间有前后;同样,《法华经》和《涅槃经》说示同一正道,而听...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唐代安西榆林25窟之卢舍那佛

      21. 《大正藏》37,页236上。  22. 吉藏著之《弥勒经游意》即谓“上、下生两经”,故知此《弥勒经》包括上生经与下生经。《大正藏》38,页263中。  页335  复以行愿所极,止观方成,...卢舍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如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华严经》(六十卷)、西秦圣坚译《罗摩伽经》[38] 及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等。其后唐代译出八十卷《华严》,并确立华严宗的地位,唐译《八十华严》将晋...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