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开一为三”到“叠三变五”到“会五为一”的本体诠释学的思想脉动。[36] 结 语 本文为〈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印顺法师如来藏学及其在对比研究中的特义〉[37] 一文的续作,我在〈印顺的如来...。 [36] 参见赖贤宗,〈曹洞五位与天台三谛〉,东吴大学《哲学学报》,2000年4月。 [37] 赖贤宗,〈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印顺法师如来藏学及其在对比研究中的特义〉,收于《印顺思想: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444488.html
-
处分, 今日趍来。(注36) 圆仁这段详细记事,主要是同行者中有人“强凌唐人”及有人“买敕断色”,而遭到地方胥吏逮捕。“强凌唐人”的实际状况如何,从记事人无法得知,但关于“买敕断色”一事,小野胜年曾...页259;赖本,页48-49。注36《入唐记》,卷一,“开成四年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条,顾 本,页31-32;白本,页115-119;小野本,第一卷,页405-417 ;赖本,页82-85。注...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7.html
-
法津禅师塔铭并序》中云其为朝廷重视,隐化后“赐砖五万口,为师造身塔,高卅尺,实为殁而不朽,终承宠光”[36]。其它一些文献若地方志中也有诸如此类的记载,例如释神建“...邑县报国寺故开法大德泛舟禅师塔铭并序》,载《山右石刻丛编》卷八。
[36] 引自王世平、朱捷元《西安东郊新发现的唐法津墓志及塔铭》,载《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三期。
[37] 胡崇伦修,...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444616.html
-
悬敕额,则集贤院学士柳公权书题也。柳复有《诗序》,送其东归。复请《藏经》归寺” [36]。又如在大中三年“通议大夫前守曹州刺史上柱国清河崔耿撰”的《唐故朝散大夫守陕州...广记》卷一一六引《传记附录》“王义逸”条。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21页。
[36] 《宋高僧传》卷二十《唐天台山国清寺清观传》,第527页。
[37] 文载《唐代...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544617.html
-
土地足驼、骡、羊、马之属。[36] 西突厥汗国的统治中心碎叶,佛教在统叶护可汗后便告衰退,慧超于727年左右到达这里时其景况已大不如昔。至8世纪中叶杜环经行此地时,碎叶的佛教又进一步衰落: 碎叶城...人相信占卜,而且在上层统治人物中还有自己懂得占卜之术的,例如阿史那思摩就是其中一个,史书即称“思摩善占对”。 [36]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134~135页。 [37] [唐]杜佑《通典》卷...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744644.html
-
据王伯敏先生的考察,“莫高窟的早、中期壁画,几乎都有配合经变的山水画。比较重要的洞窟,有如8、9、12、18、23、36、54、79、112、145、148、156、159、172、209、217、249、257、280以及428等,约计八十多窟。”[7] 其中如中唐第112窟南壁的金刚经变,全画高235厘米,而上部约32厘米,下部约36厘米,画的都是山水景物。又如隋初303窟四壁最下层,...
胡同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744696.html
-
也。”[36]突出地体现了禅宗以心性为本的特点。李道纯则云:“道不异于人,人自以为异。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37]与明本所言一致。李氏认为,心是如来,佛存于心,因此要觉悟大道,心不能纤毫有染,如...道德真经直解》卷2。[30]《道德真经直解》卷3。[31]《大慧普觉禅师书·答富枢密》。[32]《道德会元》卷上。[33][34][37]《道德会元》卷下。[35]《道德会元·序》。[36]《天目中峰...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544739.html
-
方便力已不是一般的方便施设教化之意,而是以不可得、无所著的智慧来形容菩萨重于教化上的一种殊胜的般若力)相应,能不畏堕入二乘;反观,就是超越二乘的不共处。《智论》卷36(大正25,322c28~323a3... 大悲力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乃是菩萨道的实践宗旨。菩萨恒于生死苦海中,广化一切有情众生,如果因悲愿力不切是会退失菩提心(菩提心源于大悲而来)[36]而离弃菩萨道的。因此,菩萨在趣入佛果前的修学...
释印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0.html
-
原则的:一、是能净治惑障的,如五停心观等;二契顺于正理的,如以蕴、处、界、缘起、处非处等五种善巧为缘。出世断惑的总相所缘,二乘观无常、无我[36],大乘是一切法性空。这些所缘,都是通于止观的[37]。...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634~635。惠敏法师〈《声闻地》之遍满所缘〉《谛观》第72期,谛观志社,1993、1月,p.260~278。 [36] 有部的禅修方法大致可分三种,即胜解作意、自相、共相...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
-
永远在这样的过程中[36] 世谛之佛法一开始就在适应与演化中,往后也一直如此,这是世谛流之特性。原始佛教是如此,部派、大乘乃至密教也不离于此。这后世之开演,或许有因适应而失真处,但却也有超越于前的...佛法》“大乘是佛说论”p164。 [35] 《以佛法研佛法》“大乘是佛说论”p168。 [36] 《以佛法研佛法》“大乘是佛说论”p167。 [37] 大乘与大众部的关系可参考《以佛法研佛法》“...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54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