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46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贯休禅师生平的探讨

    关系在焉。于此,我们略可了解他所以能以经师姿态应世的因由了。僧传所说:“(师)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 乃往豫章(钟陵)传法华经、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58页昙域后序也说:“(师)于洪州(钟陵)...

    释明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748420.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华》为主轴

    佛说:“诸佛与诸菩萨都是从久远以来修,只是在短期速成而已。”原经〈从地涌出品〉。(注58)从“地”涌出,即是从心地涌出。正觉、正修所行是渐;而正证则是顿...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释恒清著:《佛性论》的研究(1)

    相似聚  (samana-abhiara)。(《大正藏》卷四,页1246中。)  58页  其次,《佛性论》作者再举语言自性不可得,以证成诸  法皆空,语言须八缘方成:(1)觉,(2)观,(3)功用  ...如来法身有大常波罗蜜。一无常生死  不损减者,远离断边。二常住涅槃无增益者,远离常  边。由离此断常二执故,名大常波罗蜜。(注58)  由引文可知,所谓的常波罗蜜并非指诸法有任何一法是  常住不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

     《五十要问答》的判教思想  《五十要问答》是以问答体裁写成,分五十三节,阐述  《华严经》所关涉的重要佛教观念和课题。书内多次提到玄  奘(约600~664)的译书,当中包括《成唯识论》(注58)。... 《大正藏》卷35,页33下)。卷3上说:“十地总名  ,亦可是三乘熟教名故”(同上,页52上)。  (注 57) 卷2上,《大正藏》卷35,页38上。  (注 58)例如问答第二十五和第四十三都提到...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1)

    所知。”(注57)  2?“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注58)。也就是说众生位  中为烦恼所缠的法身叫做如来藏。相反的,把依附在如来藏  的烦恼去除,就是果位的如来法身。  3?如来藏与烦恼之间是...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Mohanty指出,性别的认同也一种社会的建构;一如它是一种生物的   赋予一般。[35]   [31]同注9,页58-64。   [32]请见Sandra A Wawrytko之 "Sexism...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净土观

    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58]  行六波罗蜜时应发愿  若我国土有量,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一国土,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21-23。  [58] 《无量寿经》,页270a-b。  [59] 《无量寿经》,页268c7-9。  [60] 僧睿,〈大品经序〉谓:“胡本唯〈序品〉、〈阿鞞跋致品〉、〈魔品〉有名,余者直第其事数...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历代祖师对《楞严经》的评价

      明.憨山 德清大师云:(1546~1623)  「原夫首《楞严经》者,乃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门,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  《首楞严经悬镜序》,《卍续藏》第十九册页58下。  「此经说如来藏性...

    果滨编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248787.html
  • 圆测之研究——传记及其思想特色(2)

    卷上本、大正三三、三六O中。   [57] ‘仁王经疏’卷上本:“而差别者,清辨菩萨立而无当,真谛师意存三无性,非安立谛。”大正三三、三六O中。   [58] ‘唯识论同学钞’卷二十六、大正六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348791.html
  • 李志夫著:中国禅宗理事观(1)

    ”是弘忍大师所作。[58]但根据“楞伽师资记”与印顺老法师之研究“全文明明不是弘忍所说。”[59]但却承认是“代表东山山下观心的一流。”,仍然可以认作是弘忍的思想了。本论多种版本亦有多名,简称“...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