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91篇,用时10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淺田〉II,頁140,行299-304。   [50] 參見《妙法蓮華經》卷1〈方便品〉第2,《大正藏》冊9,頁7上。   [51] 參見《妙法蓮華經》卷2〈譬喻品〉第3,《大正藏》冊9,頁11中。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十八年等細節描述,王隨於《傳燈玉英集》中都將這些禪師之卒年刪除了。[51]  這些刪節當是王隨所言,效法儒家史傳「具存紀略」之寫法所致。但其略去時間之可能刪節原則為何呢?根據史學家瞿林東所述,中...宋藏遺珍》冊6。(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78。  《景德傳燈錄》。道原(宋)。CBETA, T51, no. 2076。  《傳燈玉英集》。(宋)王隨。  1.單行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刷...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ldquo;摄事分”解释为“应时”皆可修习︰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时中皆可修习、易修习故,名为应时。(51)   (2) 在“摄异门分&...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茶与禅修

    ”,“低首举足,皆成佛道”(51)。又说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色”(52),佛色,佛声者,禅也。“见本性为禅”,见本性时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乃至“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慈明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3.html
  • 《阿含經》中所建構的佛教知識系統

    )(光一)(大一)(內一)【S12-14,51】  在這例子中,釋尊直接開示緣起的「還滅」過程(由正觀色、受、想、行、識無常,而生厭離,經喜、貪盡而心解脫),釋尊的開示常用這一種經型。  例3B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440242.html
  • 釋尊時期的分教和阿含經的集成之研究

    入處!…汝當為人演說尼陀那法!…汝當於上所說諸法,獨於一靜處,專精思惟,觀察其義。(T2, p51a)  由此可以看出佛弟子的修學過程是先依次聽聞、思考「五受陰」、「六入處」、「尼陀那法」(因緣法)而...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540255.html
  • 觉囊派教义

    这个名词在印度的佛典中是没有的,觉囊派为了显出他们的不共宗见(51),故特立此新名。  他空见不仅是依据印度的经论,纯属理论问题,他们他空见的来源,还是由于实际修证所体验出来的。  胜义有论是来源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1740345.html
  • “獦獠作佛”公案与东山禅法南传

    心理及教化情结,需要花大量的篇幅,可惜这已逾越了本文主题所允许的范围,容俟以后另撰专文畅述之。  [3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1,〈如来出现品〉,突叉难陀译,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版,... 《六祖坛经》,台湾:慈云山庄.三慧学处1994年版,页45。  [43] 敦煌本《坛经》,页20。  [44] 敦煌本《坛经》,页24。  [45] 敦煌本《坛经》,页51。  [...

    张新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5940393.html
  • 佛教影响与中日审美意识

    岩波书店1949年第5次印刷本,第4、8,51页。  〔4〕〔日〕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岩波书店1984年第5次印刷本,第26页。  〔5〕同〔3〕,第23~24页。  〔6〕〔日〕家永三郎:...

    姜文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5540703.html
  • 论《维摩经》对李卓吾思想及文学批评之影响

    自己的性格、行为作辩护:  今人尽知才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注:《寄答京友》,《焚书》卷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

    陈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94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