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佛法所談之時空限制,其對象不僅指釋迦佛,尚有十方佛、三十五佛、乃至三世千佛,以及一切菩薩摩訶薩等。如上表4、10、51、53、54、55、59等稱念佛名,求懺悔的佛名經典。以上除向清淨比丘說罪之「對首懺...陀羅尼齋懺文〉、〈藥師齋懺文〉、〈娑羅齋懺文〉、〈無礙會捨身懺文〉等53。從這些懺文看起來,除〈大通方廣懺文〉有提到「讀誦百日,右遶七匝,塗香末香,盡莊嚴之相,正念正觀,罄精懇之心」54等儀式外,其它並無具體寫...

    釋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445588.html
  • 《诸尊身色印相明录》译注

    两足结金刚跏趺而坐。  胜者燃灯佛陀我礼敬 礼敬胜者燃灯佛。  真言:嗡阿提三嘎拉哄  18. 弥勒佛  身色黄双手结法轮印53 尊身黄色。手结转法轮印  相好庄严身披三法衣 以(三十二)相、(八十...,象征方便与智慧双运。  51 指五方佛而言。  52 即毗卢遮那佛 Vairocana 与金刚界自在母 Vajradhaatvii`svarii。参见 Hoffmann, p. 14。  53 ...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1)

    谨对:然其佛身诸教异说,或开或合,义理多门。今者 先明佛身之相,次则显其开合之门,然后答其所问之义。统 论诸(注53)教有五佛身。第一身者是诸如来真净法界,具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645591.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53) 甲卷作“之教”,原卷及乙卷作“诸教”今从后二 者。 (注 54) 原卷作“其”,今从甲乙两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发心”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

    53)。其中引用教典申论之处极少,感性劝发的成份居多,然因内地教界普遍不重视印土论典,故亦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如圆瑛屡讲此文,并有《劝发菩提心文讲义》流通于世(注54)。不过,圆瑛讲解此文,除了华严...见“续藏经”,册一○三,页三五○~三五四。  (注 53) 见《劝发菩提心文》 (香林寺,马来西亚,1985年),页一~二八。  (注 54) 见(注 53)引书,页三三~一三二。  (注 55) 见...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明画论诗化与禅宗之关系

    的“参”便是一种个人生命修养体证的过程,“悟”则为人格修养和识解的境界,若依宋人所论参禅妙悟的性质,它与宋代普遍的“言意之辨”深具关系(注53),宋人大抵持“言不尽意”的立场,如龚相云:“学诗浑似学...桂冠联合出版,页101。注48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二册,页333。注49 龚师鹏程《诗史本色与妙悟》,页142。注50 同上,页145。注51 同上。注52 同注48,页144。注53...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Tshig-don 者,故暂改为Tshig-gsal。  (注 52) 同(注50) 书,68a3-77a5。  (注 53) 参大正藏,册一六,页六九七上。  (注 54) 参印顺著,《空之探究》(台北: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吕本中与佛教

    参见卷 43,〈刘胡诸儒学〉,页 53。 页140 学案”专述其学,说他:“骨鲠极似横浦 (张九成 ),...绍兴十年时,张九成即带汪应辰去拜访 大慧请益。(注 52) 绍兴十一年 (1141) 大慧与张九成因议论朝政,为秦桧 所忌,并因而遭贬,(注 53) 但...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6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可附带提及的为法藏是华严(Avatamsaka)宗的第三祖,一部份时间他曾参加玄奘的译场。他也是实叉难陀(Siksananda)的译经助手。他于先天元年(713)在洛阳去世(注53)。上列观察可供给...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当代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初步评介以台湾地区为主

    先生的日文版应在昭和 53 年已完成 (1978),因此算是这个领域最早的专书。这本书的章节大抵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唐代正统文学中诗人,共讨论了白居易、李白、李商隐三位。另一部分是俗文学中的讲唱文学。...

    丁 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54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