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56)  这一念心与后面所说三智一心具合起来看,可见这一念心是净一念心。这一念净心自身即是如来藏理,是即空即假即中的真理。由一念净心说到即空即假即中的真理,可以说是一分析的过程。即是说,我们可以即就一念...意义下,十界与一心是同在的。《心把捉の展开》这便有我们所说的心与一切法同起同寂的意味。  (56)《摩诃止观》一下,《大正藏》四六·一0b。  (57)关于即空即假即中,参看下面讨论一心三观问题的部分...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不在道业下功夫,只是关心色欲等情事。陈垣论此期佛教“盖明自宣德以后,隆庆以前,百余年间,佛教式微已极,万历以来,宗风稍振。”(注 56 )可谓一针见血。 上文种种叙述,无非说明了罗祖当时欲在佛教...《明清时代南方地区的专业生产》《大陆杂志》, 1978,第56卷,第3.4期,页27-61,陈学文:《明清社会经济 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81),有多篇文章介绍,如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其间并无改变。  《百丈清规》的创制,在寺院经济制度方面,规定僧众"饮食随宜,"务于节俭也,并全体须参加劳动,自力更生,行"上下均力"之"普请法"56,正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而建立了佛教...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赵州录(1)

    ,亦有类似于《景德录》的言辞。  55、问:“如何得不被诸境惑?”师垂一足,僧便出鞋。师收起足,僧无语。  56、有俗官问:“佛在日,一切人生皈依①;佛灭度后,一工切众生归依②什么处?”师云:“未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胚胎干细胞”为例

    , 27S, 29S, 56-57S;严久元(1996),《当代医事伦理学》台北:橘井文化,pp. 139~140。   页465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4.html
  • 记国家图书馆所藏三件金藏佛经

    111卷引碑铭证之。但我手上的版本,应在56卷,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苏州书局1895年版,页584。  [12] 守其曾“遍聚北宋官版….丹本”(〈大日本校订缩刻大藏经缘起〉,《法宝总目录》,第二册,...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49.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皆是羯耻那衣利养。[56]  “得别众食”是关于波逸提法第36条:“若复苾刍别众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食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57]  “得数数食”是...14。  [55] 见T24, 1454, 506c13-16。  [56] 参T24, 1449, 97b20-c2。  [57] 见T24, 1454, 504c12-14。  [58] 见T24...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引用部份可参考关口真大所制作之比对表[56] 。至于仪轨方面亦同天台忏仪,是以法事、礼忏来组织,其事忏部份乃属「道场法事七门」与「礼忏法门八门」,此二者可能是《法华忏》的重新组织,试将二者比对如下: ...) 参《义例》卷下,(大46,454a)。  [22]) 《五百问》(新卍续56,613c)。  [23]) 《大意》(大46,459c)。  [24]) 其理观的实际内容为一念三千,即以十乘观法运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生命治疗观”之特性,以下尝试透过简单的对比方式,说明其与儒家、道家、基督宗教,56意义治疗学及佛教心理学等不同的学说之间的差异性。57  傅伟勋提到:传统的终极关怀即对生死问题的凝视与关注,面对死亡的... 参见《广论》,页342-3。  41 参见《广论》,页342。  42 参见《广论》,页56-7。  43 参见《释译本》,页11。此系根据噶当派祖师之教言。  44 《广论》,页72-3。  45...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B52 T23/528c.   B53 T23/547c.   B54 T23/580/581a.   B55 T23/759b-760.   B56 T23/962c-...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