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缘无念,任运应于诸佛心内众生。[注26] 了解自性三宝乃众生之自性后,智旭则进一步以“观心”诠释自性三宝,如其云: 次观心辨体者,只此众生现前一念知觉之性,非内非外,不在中间,非 ────────────────────────────── 注25 同注1,第8册,页5105。 注26 同注1,第8册,页5107。 页242 过非现,亦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竖无初后,...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3.html
-
云随风里去,到头不似老僧闲”。[26]《谱》文所谓“石刻一诗”,含糊其词,没有道明此诗来历;王文所谓;(题诗一首),则已认定是谱主之作。二者不能混用,按理应查个水落石出。编者照样不置一词,故令读者难明...出家),同注(2),页25。(25) 同注(10),页201。(26) 王月娥:(弘一法师在衢州),同注(10),页208。(27) 同注(10),页133。(28) 冯蔼然:(忆画家潘天寿),同注(...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当时之“佛
页26
教主流政治思想的信仰基楚”的问题。(注5)这种定义大乘的方法,乃是从考查初期的大乘在早期贵霜时代 (50-78)的活动情形及世亲或天亲 (Vasubhadu) 等人在后贵霜 (...页 436 上。13 同上,卷 1,页 426 上。14 同上,页 426 中。15 同上,卷 2,页 431 中。
页30
乘的修行法︰布施( daana paaramitaa 檀波罗密)、持戒...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3.html
-
假的(注26),我们便可称其为正确知识之一源泉。如同在科学中一样,透过经验每一认知都不矛盾,便可称其为正确知识之一源泉,或直言其为正确的知识。因为正确知识不是别的,只是一成功的目的性行动之一原因(注...和实际的有效性之间就建立起一种连结。正确的知识即是有效的知识(注29)。
所谓知识的一源泉即是知识的一原因。诸原因是双重性的,它既是能产生结果的又是能证实结果的(注30)。如果知识是一原因,就...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在于明善,致虚以求静之一,致实以防动之流。”(注26) 首句“其始在于立诚”是阳明学的基础,形容“立诚”为“天下之大本”(注27)。其次,“其功在于明善”,《传习录》中对“明善”随处都有长篇论述,在此...大本由“静坐-人手,“静为门户”。白沙已经明言“致实-的“实”指的是“本心”,“善端”(注30),阳明也早已发觉,所以曾说:“龙场以后便不出此意”.但是“实”这个白沙“真圣门正法眼藏”(注31)“实千古...
姜允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0.html
-
因果忆知并得成就,故说无自性。 (注25) 引文中强调诸法自性不有不无,因为“一切法如实无自 性,唯真实空,是其体性”(注26)。因为在“真实空”中 ,诸法不是静止消极的存在,而是动态积极的过程...有无观 和二谛观 ────── (注25)《佛性论》卷一(《大正藏》卷三一,页793上)。 (注26)同上,页793下。 加以破斥。传统上,中观学派认为诸法含摄于二谛中,一切 诸法无有自性是...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之“写作地”层面者) 所唤起互动性和亲密性,和读者 (或“阅读地”层面者) 愉快地阅读而参与了“文本之乐趣”。进一步强调事件记录的要素(注26)。近来叙事理论的研究指出,叙事结构的产生有几个主要的因素...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 19-22。
(注 26) Roland Barthes, The Pleasure of the ...
吕凯文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8.html
-
的记载,慧思听讲之后,赞叹道:“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注26)则慧思对于智顗的义解,是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并且殷勤付嘱:“汝可秉法逗缘,传灯化物,莫作最后断种人也。”(注27)
四、瓦官弘传...有幸使老疾而忘疫。”(中略)于时长干慧辩延入定熙,天宫僧晃请居佛窟,皆欲舍讲习禅,缘差永恨,面而誓曰:“今身障隔,不遂禀承。后世---------------------
(注 26)《别传》,《大正...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辨》,第357页。 ⑦卷十六《别曾见台漫语摘略》,第589页。 ⑧卷七《新安斗山书院会语》,第378页。 ⑨、B26、B30卷七《南游会纪》,第369、367、370页。 B10卷三《...可以治天下国家。"B26意思是说,儒学主张人伦、物理,是为治国平天下,此是公心,而佛、道则弃人伦,遗物理,只求了却个人生死,这是私心。因此,儒学与佛、道虽只"相去毫厘",实则谬之千里了。 王畿认为,...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
-
父母,寻问明师,念佛持斋,生死永息,坚心修道,报答父母养育深恩。……众生欲报母深恩,仿效目连救母亲。B26
又如江苏靖江县“佛头”(宣讲...凡例》言:
旧有天尊、真人、神君等,今摄入诸天。旧有章奏、符、斋醮等,今摄入佛事。各随所宗,无相碍故。B30
履行功过格时,个人需逐日登记所作的善事恶事,并予打分,一月一小计,...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