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江浙佛教对斋教的冲击

    城中。立誓大难不死,将终生茹素。未几,莒城解围。1933年拜谒净宗大师印光;1936年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主任秘书;1949年随孔奉祀官来台寄寓台中,在一日式平房中安顿好以后即开始弘法[66]...2月10日,于凌波,“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的居士佛教”页6。   [66] 同注68。  [67] 同注68。   [68] 同注57,页15~16。  [69] 同注8,页165。   [70]《...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5465377.html
  • 释戒嗔:戒嗔的白粥馆(5)

    影像。  第66个 戒尘和戒痴的演出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镇上安排了一场演出,演员主要是镇上两个小学的学生,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平日里也常来我们寺里听故事,他特别做了智惠师父的工作,说服他让戒尘和戒痴去...

    释戒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3565402.html
  • 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度——禅宗清规

    不行、衲子不来慕乎?8   论文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度——禅宗清规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凡住持者,孰不欲建立丛林?而鲜能克振者,以其忘道德、废仁义、舍法度、任私情而致然也。诚念...

    黄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3865460.html
  •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

     当时缅甸华侨避难宝井两处的实在不少,有几个懂得文墨的华侨,不甘寂寞,时常吟诗作对,他们常常拿来万慧法师印证、求教[65],因而万慧法师当面和了这一首,大家都称赞[66]不已。  泊罗怨逻北纪行  ... [62]此句漏一字。  [63]此句漏一字。  [64]原本脱一字。  [65]原本无“教”字,依文义增加。  [66]原本无“赞”字,依文义增加。  [67]模糊难辩。  [68]原本无“被”字,...

    重校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3465522.html
  • 唐长安佛寺考(2)

    1125)之间即0.51—0.66平方公里之间。自1992年开始,西北大学对校园所处的唐太平坊和其中的实际寺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文物和钻探材料,可推算实际寺的面积约为220X230米,即50000平方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0165550.html
  • “三武一宗”为什么要灭佛

    佛教,寓佛教于国法世俗之中;以及通过经济措施来改变佛教界的贪婪腐败之风。(引见于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第66-67页)有人据此将卫氏目为“北周毁佛主谋者”。  倘若单凭卫元嵩之奏议,其说...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1565567.html
  •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2)

    残月。”而更易“岸”为“外”一字。  柳永词作本写清晨残月时候的河边风情,柔美温婉凄清。  此联写杨柳观音之法相,易离别之情为济世之情,意象优美。  66  慈悲是观音,  喜舍是势至。   这是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065969.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下)

    理论的研究每多预设那是有文本作者个人宗教经验依据的实践记述,因而有关的陈述似应有其对应的原初体验。但近年,不管是基于田野调查[66]或学理上的研究[67]皆充份指出这不必然是事实,在传统佛教的不同教理...但这最原初的意义,不应因此而被消除。  [66] G.B. Dreyfus,The Sound of Two Hands Clapping: The Education of a Tibetan ...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等都首先是在能所关系内,作为受心识意向所系的对象而呈现于经验,因此对它进行认知、理解与描述之际,同时也在依认知者的经历、记忆、情感及态度,即“业”(karma),构作对象的意义[66]。借助现象学的...and Method(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75),p.384。  [65] H.G.Gadamer, Truth and Method, p.387。  [66] D....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清嘉庆朝治理教门对策述略

    利心深染,正义全乖。欲格其非心,必自正学始……经正民兴,斯无邪慝。”[66]  为了找到有效的教化之法,嘉庆于二十年命各省学政在按试地方体察民人易惑之处,撰文剀切化导,发给各州县官刊印,在城镇乡村广为张帖,...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