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1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寺院厨房里的姊妹情︰战后台湾佛教妇女的性别意识与修行

    台湾尼众求学的机会,但1960年代以来的传奇人物“水果和尚”广钦(战后台湾佛教中最重要的佛教领袖之一)则认为厨房是尼众最好修行的地方,因此不准女信徒进入帮忙(释慧律 1994: 22, 90)。据说广钦...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7.html
  • 宗教理念与文化人生

    然后才能恰当处理宗教的历史事实。  页90  问 :“宗教哲学”理论研究这个课题,在现代中国学界已渐成为一门“学科”,先生为学术专业与志趣是在这方面,可否就此表述一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研习宗教学术...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248122.html
  • 禅宗第七祖之争的文献研究

    大东出版社,1984年),页10-12等。注29 《遗集》,页262-63。注30 同上注,页281-82。注31 同上注,页283。注32 同上注,页289-90。胡氏对此段语录的分析,见页...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348124.html
  • 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

    。有关法藏的著作,参阅吉津宜英:《华严一乘思想·研究 》(东京:大东出版社,1991年),页130-150;键主良敬、 木村清孝,前引书,页90-98。 页43 故为性...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2.html
  • 宽忍法师著:佛教手册(6)

    曾登山参访。 元代成宗皇太后尝建大万圣祐国寺,并重修五台诸寺。八思巴亦曾驻锡于此。明万历年间,重修大塔院寺,建护国释迦文佛舍利塔,塔台上筑有球形的塔身,上安十三级相轮,塔高90米周围80余米,为...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648159.html
  •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

    禅师与节义之士“声气隐隐相通”,则恐有将一代禅门大德降格为一明末遗民之嫌。[90]实际上,具德禅师之教法千变万化,不可思议,然无不契理契机,他们是佛典所谓能以众生喜闻乐见的任何形象化度众生的菩萨。[...)  [89] 此义待另文论明函昰禅师之教法后当更加显豁。  [90] 不言可知,此非谓节义之士不值得表彰。  [91] 如《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谓:“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148168.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

    经论。”(注94)鸠摩罗什乃于弘始三年( 401 )十二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道生...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4.html
  • 实在与知识

    感觉中的终极或绝对实在,另一为条件化了的或经验的,反映在一客观化想像中的实在。   只要与实在有一间接的连结(注89),我们才得一不发生矛盾的经验(注90),从终极实在的观点来看,虽然此经验是一幻像...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华》为主轴

    感动;也藉此回向我在大学时之佛学授业(注90),印公上人九秩大庆。   注解   (注1)只是“一般说来”,当然也有例外:如《长阿含》之〈世纪经〉就有一万三千多字,又《增一阿...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净土观

    ,[90]故反而比弥勒菩萨早成佛。  《大论》的论述,有以下诸点,值得注意:第一,行“菩萨道”是成佛的唯一道路;第二,菩萨行中必须形成场域,同时成佛亦是场域、氛围的成就,“度尽众生”始成佛,在《大论》...释往生品〉,页350b。   [88]《大智度论》,卷40,〈释往生品〉,页348b。   [89] 《大智度论》,卷40,页349c-350a。   [90] 《大智度论》,卷40,〈释往生品〉,页350...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