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地方感与大地僧团 —史耐德佛教环境哲学再探

    ,   只有野狼吓唬我,   我有酋长的尾巴   ――臭鼬鼠。   我们把山鹿咬在嘴里   我们把山鹿咬在嘴里   我们弄黑了我们的脸   ――野狼之歌。[36]   ----------------...是心》,页323,译文略作修正。  [36] 参见陈元音,〈史耐德与禅学因缘〉,《禅与美国文学》,页246。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752284.html
  • 〈宗本义〉与〈涅槃无名论〉的作者问题

    释道安三乘并书(竺法汰)问三乘一乘(什答)问得三乘(王稚远法师答)问辟支佛(王稚远法师答)。”[36]从这些目次可见,东晋的支道林、前秦的道安、竺法汰、慧远、后秦的鸠摩罗什等,这些专心于佛教学之学者,...195下–196上。  [36] 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六,《大正藏》第55册,页83下。  ----------------------------------------------------...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8.html
  •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e dharmi?i,见同书页36。  页33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2002.07)   品中存在),相关的说明则提到 sapak?a evāsti 一语(Dhruva ...Hayes (1988: 118-119)认为,陈那以随伴关系类同于因第二相“于同品定有性”,北川秀则(1985: 39)则以随伴关系为同喻所表述的因法与宗法间的普遍关系。  页36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佛学...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952295.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与“他力谪仙返本类型”两种进行论述。  二、他力谪仙返本类型—《忍字记》《度柳翠》  佛教徒因个人修行工夫不同,而有四种高低不同成就,每一种成就称为一个“果位”,共有四等[36]。达到诸漏已尽,万行...住世不涅槃,流通我法”。以后增至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等,在唐、五代十分流行。  38. 参马书田:《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页492-497;《中国民间诸神》下册,同注36,页1042...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  7. 宇井伯寿:《瑜伽论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58),p.175。  8. 裤谷宪昭:<?-??识存在?八论证?关??诸文献>(《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6,1978),p.21。 ...行派特有的立场。从其使用“心识”一概念,也可以知道在此是以通名释的方式来看待心、意、识,而非以别名释严格区分心、意、识特殊的所指。[36]  <心意识相品>如其品名所暗示的,是总结之前有关心意识的学说...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1)

    是明白可见的。第二、违颂义:这两颂[36]的意义是一贯的,怎么断章取义,取前一颂(指“因缘所生法”等四句)成立三谛说。不知后颂[37]归结到“无不是空者”,并没有说:是故一切法无不是即空即假即中。如《...,二第一义谛。”(引见《大正藏》卷30,页32,下。)  36 《中论(卷4).观四谛品(24)》的“因缘所生法”等四句之后,还有下面一颂:“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引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因他已脱离无底坑,以到达稳固的地面。[36]无知之人受感受所左右及禁锢,但完人(阿罗汉)已彻见各种感受、明了感受是苦的来源,并且不执著于它们。[37]  人由五种集聚要素所构成,而它们造成苦的产生(集...Chand. 7.1.3,7.  31 Katha. 2.12.  32 Isa. 6-7.  33 S. 35.2.5.103.  34 S. 1.6.5-6.  35 S. 12.2.9.  36 S. ...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心行礼,肺行义,肾行智,脾行信。此五行者,天地之大用。天失之妖灾起,地失之万物不生,四时失之阴阳不和,王者失之天下乱,人民失之灭姓[36]命、身危亡,神气失之五脏不治、发狂死亡。  根据《提谓经》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2,《大正藏》卷33,260c~261a。  [35] 通“五脏”。  [36] 通“性”。  [37]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557~558页   [38] 木星  [39] 水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宋元老学中的佛禅旨趣

    。对心的重视,乃是禅宗本色,例如南宋著名禅师明本就说:“禅何物也?乃吾心之名也。心何物也?即吾禅之体也。”[36]突出地体现了禅宗以心性为本的特点。李道纯则云:“道不异于人,人自以为异。一佛一切佛,心...36]《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38]《清庵莹蟾子语录》卷3。  [39]余英时《历史与思想》,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版,第90页。  [40]参见拙文《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突破》,《海南...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652914.html
  •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与发展

    ldquo;万历丙午岁,天台慈云忏主幻为惺公,按《观弥勒上生》等经,集《龙华忏仪》四卷,列十二门”[36],所以,《龙华忏仪》的主要经典依据是《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和《法住记》。   ...水陆道场仪轨》,元照撰有《兰盆献供仪》。   [35]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卷1,《新卍续藏经》卷74,599c。   [36] 《得遇龙华修证仪忏》卷4,《新卍续藏经》卷74,618b。   [...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