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P42-43)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差别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共同的本质和价值。因此,众生平等的一个核心内容众生在性智方面的平等,即在本性和智慧方面平等。在佛教看来,世间...

    张怀承、任俊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840144.html
  • 佛教哲学可以是一种批判哲学吗?

    如是一切法门之体,此『体'是克就空如性说,亦如以空为体……此体字是虚意的体,非有一实物的体。」(注43)镰田茂雄亦同样地力主华严法界缘起并非实体义形上学(注44)。於此可见,...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140170.html
  • 西潮却自东瀛来——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

    学成了当时中国佛学界最热衷的话题[43],而唯识学在中国卷土重来,使得中国人既有理解或对抗西洋思想的利器,也拥有面对西洋科学哲学时的平静心态,因为唯识学的复杂概念、严密逻辑与精致分析足可以与西洋的科学、...,《宋恕集》上册,616页[43]夏曾佑在给汪康年的信里曾说到,他当时与严复"衡宇相接,夜则过谈,谈则竟夜",所谈的内容再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天演论》、《群静重学》等西洋哲理社会之学,他又常常静坐...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740623.html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大正藏》第43卷,第234页下。)转舍二障,转得菩提与涅pán@①,就是成佛。由于所知障与烦恼障均是“识”的特质,因此,“识”的克服与超越便是唯识学的题中之义。  在原始佛教的十二因缘理论中,识排在...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040725.html
  • “神授天书”与“不立文字”

    发天意”,其实是在强调书写文字的象征意义,所以才说是“名生于真”,“欲审是非,莫如引名”〔43〕,但是这一来自孔子“正名”的思想并不被后来儒者继续,反倒为道教符字窃去了它的精神,早期道家的“知者不言”... 〔42〕黄晖《论衡校释》卷三十,1196页,中华书局,1990,1995。  〔43〕以上见《春秋繁露》卷十,影印本《二十二子》79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4〕《老子》五十六章、...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640746.html
  • “茶禅一味”考辨

    在逆境中有自立。到九世纪中叶,江南新型的禅林经济已有长足发展,如道一的“麦庄”(洪州)、义存的“寻峰庄”(福州)。(43)当然此时的“上下均力”已让位于严格的禅林封建等级关系,以租佃制为形式的独立的...

    潘林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1340805.html
  • 从《世说新语》看维摩在家居士观念的影响

    佛典的玄想性格,维摩应当是创造的产物。参见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3页。)但维摩诘形象的出现,说明大乘佛教的世俗化运动已经达到高潮。它在魏晋士族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宁稼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5940868.html
  • 佛教年表(三)

    的寺院共42318所,僧尼213148人。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浙江杭州飞来峰5号龛金刚手菩萨圣像、43号龛骑狮多闻天王像开始雕造。1294年  日本四天王寺的悲田、教田二院兴盛。  ...

    虚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1940997.html
  • 玄奘大師與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

    !不得廣興佛事。」[43]一個多月以後,太宗去世。  五  太宗去世以後,秘不發表,直到靈襯返回首都宮內,才公佈了喪訊﹔宣佈太子即位。玄奘才能返回慈恩寺,集中精力,翻譯經典。「三藏法師傳」稱: 「自此...。   [41] 同上,卷七,頁二五八下 ─ 二五九上。   [42] 同上,頁二六0上   [43] 同上。   [44] 同上。   [45] 「唐玄奘法師年譜」,「研究」,上冊,頁二八三   [...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741098.html
  •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

    为爱、乐、欣、喜等,明显地这一切都含有“执著”之义。如《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说:“汝为因此起欲、起贪、起亲、起爱、起阿赖耶、起尼延底、起贪著不?”(《藏要》版第三册第43页)而在南传佛教系的《...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434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