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曰:以何因缘得病?答曰: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恼故。今世得病,现世病不知将身、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诸病。如是有四百四病。”(大正藏25.119c) ‘摩诃止观’卷八说:“病起因缘有...生而盲。若复盗佛塔中火珠及诸灯明、若阿罗汉辟支佛塔珠及灯明、若余福田中夺取光明,如是等种种先世业因缘故失明。今世若病、若打故失明,是今世因缘。”(大正藏25.118b) 还有,‘灌顶经’卷一二说,...
释慧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1269854.html
-
卵石成分复杂, 粒径多为4~15mm , 夹有大孤石。
从窟区穿过的榆林河流向为N25°W, 发源于肃北蒙古自治县野马山, 流径戈壁处渗入地下,形成暗河, 至石包城又涌出地面汇集成河, 北流约...使窟区岩体崩塌, 危极洞窟安全。
1. 岩体裂隙造成的病害窟区岩体裂隙主要有两组: 第一组裂隙为与崖面平行的N25°W张性裂隙, 呈“V”字型, 上部宽度达0. 5m , 贯通性好, 它系在构造...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2581879.html
-
念诵法》,T21,No1270。 29、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T24,No1451。 30、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大智度论》,T25,No1509... (三)以大乘经典寻查观音信仰源头17 (四)在佛教之外探求观音信仰的起源19 二、观音信仰在印度本土的流传情形 21 第二节 观音的身世、地位与特质24 一、大乘经典中所记载的观音...
吕和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058007.html
-
閱藏著述一鬮,遂復安心,重理筆硯。」出自 釋成時編輯:《靈峰宗論.上》,卷一之四,頁184。 註59: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頁25 ... 集.4》,頁47b~48a。 註64: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頁25 1。 頁231 禮懺、持咒,及燒身等...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6.html
-
。 【科19】故生起十乘文末总称叹云。积劫勤求。道场证得。身子三请。法譬三说。正在兹乎。 【科20】是知四种三昧皆依实相。实相是安乐之法。四缘是安乐之行。证实相已。所获依报名为大果。 【科21】起教只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 【科22】旨归只是归于三轨妙法秘藏。 【科23】所以始末皆依法华。此即法华三昧之妙行也。 【科24】次用涅槃者。虽依法华咸归一实。末代根钝。【科25】若无扶助。则正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1269649.html
-
」(出家修行者)、「俗-众」、21「出家-众」、「在家-众」、22「女-众」、「男-众」、23「听-众」24等等,其中大多数在现代汉语中还是极活跃的用语。25而自唐代以来(或者更早),对于道教修行人(...1421, 66c20~21)例(2)的记载,巴利《律藏》作:(3) Tena kho pana samayena chabbaggiya bhikkhu sattarasavaggiye ...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应遍学诸道,入菩萨位。(大正25,662a21~29) 菩萨既发无上道心,即不应以凡夫戏论行得入“菩萨位”;菩萨是大乘种姓,是能成佛的根器,故不应以二乘道入“菩萨位”;菩萨尚在因...不得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若不入菩萨位, 则不得一切种智,不得一切种智,则不能得断一切烦恼习。(大正8,383c13~21) (三)“正定”、“超升离生” 佛教部派的分裂为十八部,虽是一致...
戴裕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456556.html
-
,亦名为檀。 有人言:有信、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时,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名为檀。譬如慈法,观众生乐而心生慈。布施心数法亦复如是,三事和合心生舍法能破悭贪。(大正25.140c16~21) ...则总一切戒法,譬如大海总摄众流,所谓不饮酒、不过中食、不杖加众生等,是事十善中不摄,何以但说十善?(大正25.395 b18~21) 针对这个问题,《大智度论》回答如下: 答曰:佛总相说六波罗蜜,...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1656081.html
-
第一不善心有十九法相应──即遍行、别境13,加痴、无惭、无愧、掉举、贪、邪见6=19。 [23]同上19,加昏沉、睡眠=21。 [24]同前[22]19,除邪见加慢=19。 [25]同前[23]...,有不堪任他人之苦的作用,以不害为现状。害的止息便是悲的成就。 (24)喜──见他人的有利而生喜悦。有见诸有情所得利益而无嫉妒的作用。不乐的止息,便是喜的成就。 (25)无痴──即不痴迷。有通达...
叶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0239729.html
-
道行品、A21廣衍品、A22地獄品、A23象品、A24愛欲品、A25沙門品、A26梵志品。 小結:第三結集(西元前251年頃)時,在印度的《法句偈》,內容仍未變,從〈雙要品〉到〈婆羅門品〉,維持《法句...)、B19馬喻品(A23象品)、B20瞋恚品(A17忿怒品)、B21如來品、B22多聞品、B23己身品(A12愛身品)、B24廣說品(A8述千品)、B25善友品、B26圓寂品、B27觀察品(A14...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64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