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4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如实遍知此四离识及识非有…。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58]  上述一段引文是指任何事物,举凡能够在...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61-162。  [58]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藏》Vol.31,p.49b)。  [59] 《成唯识论》卷二,(《大正藏...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关时已58岁,仍孜孜矻矻于经典的翻译。而参与其译场的僧众也因谘受深义,所悟尤多,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学行俱佳,被称作“什门四圣”,他们的思想与著作更是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玄奘回国后,唐...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766140.html
  • 清嘉庆朝治理教门对策述略

    ,油然而生,岂有复从邪说、与群不逞之徒为伍、甘蹈法网者?”[58]嘉庆也认为正人心的关键在教化,教化的关键在于禁止“邪教”,“夫化民成俗,必先使百姓勿惑于邪,同趋于正,而后教化行。”[59]禁治教门...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
  •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

     无为,是理和也。 曰事,曰理,二者咸和,则何道而  弗成,何事而弗辨,是吾佛氏所以贵乎和也。 (注58)  此言儒家与释家之所以贵乎和的原因。义堂在上举文字之后  接着又说﹕  于虖, 和之道大矣哉...57) 陈式锐,前举书页57-59。《论语》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  (注 58) 义堂周信,《空华集》卷...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

    《摩诃止观》以「止观」为主这一过程中的过渡环节。[58]  第三阶段是在止观并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以观为主,智目行足,以解导行,禅定修习受理论的指导。这形成于天台山隐居修禅时期,而集中反映在出山之后的...五四九页。  [57] 《法华玄义》卷四上,《大正藏》第三三册,七二○页。  [58] 关口真大:《大正藏第四十六卷解题》,《大藏经索引》第二六册,第九页,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5466276.html
  •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ldquo;境”虚实之说显然也得力空王之道。《诗式》辨体一十九字,是唐诗风格论,为晚唐五代“诗格”之发端,对诗论中这种“诗格”形式影响深影。(注58...21)同上宋诗卷二、卷三。   (注22)氏著《中国诗学之精神》页57~58。江西人民出版社82年2版。   (注23)氏著《中国禅宗与诗歌》页297~319。上海人民出版社81年2版。   (注...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
  • 巨赞法师对1948年台湾佛教的透视——以《台湾行脚记》为考察对象

    [58]  巨赞认为,台湾佛教界对于中国大陆内地佛教具有很强的“内向之心力”,他本人在台湾考察其间,无论是在寺院开示、座谈,还是在各地佛教支会讲演都能够感受到“内向之心力”与热诚。巨赞法师说:“保守派...》。  [58]同上。  [59]同上。 ...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3666491.html
  •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

    唯一真心矣。   58.百代流光梦一场   古德诗云:   大千世界空花影,百代流光梦一场,   放下身心无人我,个中何事用思量。   59.第三世怨   截流禅师云:   修行之人,若...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066527.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眼界要阔,度量要宏。   57.去欲胸净   观云天,则眼界宽;   去嗜欲,则胸怀净。   58.寡欲则宽、闲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

    sya-vrtti一书中提到:为了利益圣者及非圣者的一切有情,佛的成所作智,不断地就身、口、意三业做种种变化。[58] 其中,“身的变化”有二种,一是佛自己变现为天、龙、夜叉等,一是加持(...态度。   [57] 即一般所谓的“八相成道”,但依文献不同,也有作“十相”、“十二相”或“十四相”的。参见长尾(1987)下p. 318。   [58] 藏研会(1981)p. 92f.。   [59...

    释见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16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