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55  行派的论难要点,是说若如中观派所说的法性,胜义的话,那么空宗  以一刹那相应的慧来了悟法性就不可能,清辨《思择炎》对此答辩道  :  “胜义是无分别的圣慧所取,虽言所取,乃是由能取无的方  ...法尊法师编译《释量论略解》,佛教出版社,1984,序,页  3-4。  注034 安慧《中边分别论疏》,山口益译,破尘阁书房,昭和41年  ,页55。  注035 同注32,页483。  注036...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三三五,请自行参考。   [54] ‘无量寿庄严经’卷中、大正一二、三二一下。   [55] 依‘兜沙经’说:东方有阿逝堕佛,西方有阿斯堕陀佛,南方有阿泥罗堕罗央佛,北方有阿阇堕佛,东南方有阿旃陀堕陀佛...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2.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云: “是族姓子,于后来世,竟百千劫,皆当成佛,号曰净愿如来……,国土严净,犹如西方安养之国,功勋严净,等无有异,其寿命等亦无差别”[55]。   3. ‘大般涅槃经...  [55] 大正十一,八九五下。   [56] 同注十七。   [57] 大正十一,五六五中—下。   [58] 大正二十一,五三三上。   [59] 大正十六,六四五上。   [60] 大正十二,...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不应官召的风格倒是一致的。(三)稠公的禅法,是勤于自证、随方济世,对于世事,不采取主动行为的。这种作法正是信行批评僧邕的那句话: “修道立行,宜济度为先。独善其身,非所闻也”[55]。到了隋唐大统一...行之塔左”。这里的行就是信行;徒众指三阶教的信徒。“大正藏”断句有误。今改断句。   [53] 同上,卷十七;页五七O上。   [54] 同上,中栏。   [55] 同上,卷十九,页五八四上。又见前引...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2)

    诸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常转如此无尽法轮;如大路法尔常规,无停无息,尽穷未来际。”[55]可是宗密大师却以为一切法为性所起,起不待外缘,法性法尔常起,故起为性起尔;自体性起之义,至此廓然得显。然因以“性...五二四上。   [52] 参阅华严莲社出版“华严疏钞”第九册,“行愿品疏钞”卷一,页四。   [53] 同上卷一,页七。   [54] 参阅大藏经第四五册,页六三九中。   [55] 参阅大藏经第三五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同文复云:   “方外之宝,服膺妙法,洗心玄门,一诣之感,超登上位,如斯伦匹,宿殃虽积,功不在治,理自安消,非三报之所及”[55]。  修道之人,受薰佛法,洗除杂染,跻蹬清净之境,而不受报业所支配,...中。   [53] 明报应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上。   [54]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中。   [55]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下。   [56]...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行。”[54]思议品第六亦云: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55]同品又云: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56]法供养品第十三亦云: “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55]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六上。   [56]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六上。   [57] 大正藏一四册五五六中。   [58] 大正藏三二册五七八中。   [59] 大正藏三二册五八O下。   [60] 同...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禅师慧诏”(注54),那么觉贤法系中,也许还应当包括玄绍--慧通那一枝。初期习禅高僧所修得的成就,又是怎么样呢?慧皎说:(注55)然禅用为显,属在神通:故使三千,宅乎毛孔,四海结为凝酥。过石壁而无壅、... 55) 同上,页四○○下。(注 56) 同上,页三九八上,中,下;四○○中。(注 57)“续”卷二十,“正藏”卷五十,页五九五下--五九六上。(注 58) 参阅本文第一部份。(注 59) “续”卷二...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15)、卷19(大正1,552b28)、卷30(大正1,616c1)、卷36(大正1,657a21)、卷55(大正1,770c20)等,也有相同的文句:“离妄言,断妄言”来指涉“真谛”的境地。再者,...55之语、“食”56之语义等作世俗、胜义之分别57。  底下,我们以“组织时期”的论书――《阿毗昙心论》、《阿毗昙心论经》、《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以及众贤的《顺正理论》、《显宗论》二论为线索,来...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修十六行相。……世第一法,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念住。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行相。唯同类修非不同类。55  由以上的引文所示,不难觉察到行者在修习四善根之时,所缘之境乃是四念住与四谛的十六行相56,...正27,17c-18a)。   55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1b-c)。  56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4c10-15):“所观苦谛四种共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四行相;...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