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以二教行之已久,列圣奉之,不宜顿扰,宜去其太甚。其议不行。”《旧唐书》卷127《彭偃传》。由此可见,即使认识到佛教对国家的危害,灭佛的措施也难以实行。   杜牧(803—853年)是一个激烈的反佛者...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不下今之租赋三分之一,然则陛下之国富矣,苍生之害除矣。”《旧唐书》卷127《彭偃传》。文宗也认为:“一夫不耕,人受其饥;一女不织,人受其寒。安有废中夏之人,习外藩无生之法!”《唐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547375.html
  • 龙树中观学与比较宗教哲学

    卷五○,页184~185;布顿著、郭和卿译,《佛教史大宝藏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页127~131。 34页 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深入无生,二忍具足。能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 (注 17)布顿,《佛教史大宝藏论》,页127。 (注 18)见 (注12)。 (注 19)引自董璠,,收于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00册《佛教文史杂考》(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宋代性理思想之渊源与佛学(禅学)(2)

    河南程氏文集卷第九与吕大临论中书。  207页  理善莫过子中。中则无不正者,而正未必得中 ( 注  127)。  或问:“学必穷理,物散万殊,何由而尽穷其理  ?”子曰:“诵诗书,考古今,察物情,...浊者而愚。”刘蕺山先曰:“性即  ---------------------  (注127) 程氏粹言卷第一论道篇。  (注128) 程氏粹言卷第一论学篇。  (注129) 程氏粹言卷第二论心性篇。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5.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禅风,且对净众寺的念佛法门亦叙述甚详。净众寺的念佛法门不但与禅关系至深,且与律的关连亦深。尤其是目前在自由中国及东南亚一带盛行的“打佛七”(常行念佛),可追溯到这里来,故其价值连城。  依传记[127]...49] S.Beal, Buddismin China.P.127。   [50] ‘荻原云来文集’“微瑟纽与阿弥陀”页二二一 ─ 二三○。   [51] 望月信亨博士、矢吹庆辉博士反对松本博士的看法...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2)

    后 法钱僧钱。(注127) 由此我们亦可以理解: 在乡村的造像活动中,何以有许多僧侣参与其间,以及其费用的来源。====================(注126)《中国古岁时记·研究》,第二篇,四、〈荆楚岁时记.宝 颜堂秘笈本校注〉,页三五九至三六一。(注127)《佛说摩诃刹头经》,页七九八上。页536五、佛教在乡村社会的作用 五、六世纪时期,佛教无论在城市或...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2.html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2)

    保障,僧人亡故后,其资产便归属于僧众。就此而言,乘如确实为佛教界建了一项大功,因此《宋高僧传》对他的评语是“立功不朽”。(注127)以乘如对佛教界的维护和关怀,不难看出此诏所显示的意义,非仅是一宗一经...,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  卷),,1012中。  注127 《宋高僧传》,卷十五,,801下。  注128 《密教发达志》,720-21。  注129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卷下...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4.html
  • 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

    大正藏》册55,页673。12. 参见〔台〕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册137,页127~128,〔台〕新文丰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又,三个孝子中的〈闪子传〉出于六朝儒家所编的〈孝子传〉中,其... 页127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据上述,慈觉禅师,其生平活动年代应在晚唐、五代时期。敦煌石室中的《父母恩重经变文》、《十恩德》、《孝顺乐》写卷也多...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1)

    ……………………………………126  有何限数 ………………………………………………………………126  馆 ………………………………………………………………………127  在俗 ……………………………………………………………………127  专 ………………………………………………………………………128  庄校 ……………………………………………………………………128  结语 ……………………...

    董志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7.html
  • 文道并焕 儒释兼综——论陶望龄的学术与文学

    amp;127;台湾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据明万历本影印)   同样对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守仁、王畿、罗汝芳等人也推崇备至。推赞王守仁、王畿曰:“孔子既没,文不在兹乎,盖以当代而得二人焉,以系千圣、...博取主闱者的青睐,因此茅坤说:“近来举世已多务新奇,每一放榜,一番眩眼。&127;”(《与胡举人朴安书》)而陶望龄主张寓奇丽于平淡之中。他说:“文之平淡者乃奇丽之极。”(《歇庵集》卷十六《甲午入...

    周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451902.html
  • 梁武帝萧衍与梁代文风之研究

    三、情感坦率自然116  四、文字古朴清丽.120  第五章 梁武帝推动文风的盛况127  第一节 儒学的振兴127  一、组织机构,学优入仕128  二、学者讲述,撰着成风137  第二节 百花齐放...颜尚文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3期 1998年7月 页99-127  〈梁武帝治绩何以由盛转衰〉 龚显宗 《历史》168期 2002年1月 页103-107  〈梁武帝的儒学思想论略〉 乐胜奎 《天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95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