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不善性的熏发,使种子力量不断强盛起来,一旦快要成熟,再遇外缘的助力,就能感果。因此,种子是本有的,熏发是始有的。[46]  种子是本有的,或是新熏的,每每因唯识学者的取舍不同,以致影响其各自的学说建立...印度佛教思想史》,p.252)  [45] 大众、分别说部心性本净的思想,和说转部“异生位中亦有圣法”,都是未来真常大我的源流。(参考《印度佛教思想史》,pp.74-75,70,175)  [46] ...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

    篇幅谈到“回向”[46],其中谈到的回向,主要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是“为诸众生故回向”[47],而不是自己贪求无上佛道而回向。论中更引用《般若经》[48]说:“若菩萨于此回向,取相贪著,是名....112~113。  [46] 《十住毗婆沙论》卷5〈除业品〉(大正26,46b7~47a24)。  [47] 《十住毗婆沙论》卷5:“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生故,正回向佛道。”(大正26,...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7.html
  • 天台龍象 台灣高僧──斌宗法師(1911~1958)的生平與思想

    ;民國廿九年春講《地藏經》於龍湖庵展開弘法期 ( 註 46), 所講的經過有《地藏經》、《阿彌陀經》、《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無量壽經》、《楞嚴經》、《法華經》等等,僅僅講《阿彌陀經》的...鄭焜仁<斌宗大師略傳>。 ( 註 45) 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印行《斌宗法師遺集》(民國七十七 年十一月五版)。鄭壽彭序文。 ( 註 46) 朱鏡宙: <新竹古奇峰法源寺開山祖師斌宗和尚...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清辨对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之批判的探讨

    ─既使它沒有在視 覺概念中的對象之相的概念(註45)。 清辨在這裡,似乎隨順陳那的「有相唯識」的看法認為「某物被掌握的知識」必然有其內在的形象(相分)存在著(註46);因此,「...D.E. p70。 (註43)E.D.E. p71。 (註44)E.D.E. p71。 (註45)E.D.E. p72。 (註46)高崎直道編著,李世傑譯,《唯識思想》(華宇出版社),頁252...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宗密所述北宗及洪州宗教说的探讨

    心动念,弹指动目,所作所为”都应该是佛心生才对,可是 《马祖语录》中却说一般凡夫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一念妄心于 三界生死,“随名逐相”,执迷妄起,造种种业(注46),因而 ... (44)《马祖语录》,《续藏》119, 406a. (45)《马祖语录》,《续藏》119, 406b. (46)《马祖语录》,《续藏》119, 406b. (47)《...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45] 同上,卷一一五。  [46] 同上,卷十二,八十四条。  [47] 同上,卷一一六,五十五条。  [48] 《朱子大全》卷五十一,《答黄子耕》书。  [49] 《语类》卷一一六,第五十三...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关河的净土学--中国净土宗的北源

    及)。 页120 第二节 关河的净土义学 ?净土的成因:罗什的三因说 罗什在《维摩诘经》“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处(《佛藏》卷124《维记》页46、47)说明了净土因缘: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7.html
  • 《西藏度亡经》略究

    不宜弘扬。倘若不用作实际的“度亡”,而用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缘起与还灭,则《西藏度亡经》仍不失为大乘佛法中“十二因缘”──生死学非常具有启发的象征性说明。  页46 《西藏度亡经》略究 鉴往知来: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页46上。   (注 82) 释道安〈道地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十,页69  下。  (注 8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八章〈释道安  〉,页228。  (注 8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十地经》与《十地经论》的缘起观与唯识观之关系研究

    唯心”意涵的改变  各译本的《十地经》对“三界唯心”的译法如下:  ?《渐备经》:“又复思惟,其三界,心所为。其计斯十二缘起  ,五趣所归。....”(《大正》十册,46B)  ?《十住经》:“又作是念...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14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