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4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要具大乘此二种性,方能渐次悟入唯识。”(注:《大正藏》第31卷,第48页中。)此二种性是唯识学成佛的主体,其具体内含即是成佛的...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040725.html
  • “神授天书”与“不立文字”

    〕,而这种对于语言的思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8〕。  同样,六朝时代起,道教那种对古文字神秘主义态度已经有些影响了文化人的文学创作和审美情趣〔49〕。有道教信仰的人会相信,既然...当代哲学主流》第五章《实存哲学:雅斯贝尔斯》,中译本,240页, 商务印书馆,1989;安德森(R·J. Andeson)《后结构主义》, 史亮中译本,载《哲学译丛》1990年6期。  〔48〕...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640746.html
  • 海德格尔通向“实事本身”之路

    凭借1927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跻身于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列。海德格尔在这本书中所做的分析是以胡塞尔在本世纪之初建立起来的现象学方法为依据的。而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的思想发展中,海德格尔是越来越少地使用现象学概念了;不过,在1962年的一个研讨班上,海氏还是能说:他的思想“保持了真正的现象学”(注:关于“时间与存在”这个演讲的内容,载《面向思的事情》,第48页。甚至在1946年...

    克劳斯·海尔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3640836.html
  • 晚明情感论:与佛学关系研究

    其复性论主张。罗汝芳因此而言:“识其心以宰身,则气质不皆化而为天命邪?”又云:“化气质而为天性”〔48〕同样,真可也云:“夫情未变之初谓之心,心之前谓之性。性体本具明静二德,以性体无外,不能自觉,故强...《汤显祖诗文集·附录》。  〔45〕《答管东溟》。  〔46〕《秀才说》。  〔47〕《答李舜若观察》。  〔48〕〔55〕〔56〕〔57〕《明儒学案·近溪语录》。  〔49〕《示陆季皋》。  〔51...

    黄卓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4340848.html
  • 玄奘大師與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

    玄奘在生死之際所尋求的唯一經典。  傳文還說,玄奘受盡千辛萬苦,到達那爛陀寺,初謁戒賢法師時,戒賢 「問法師從何處來?報曰:從支那國來,欲依師學「瑜伽論」……」[48]。儘管玄奘在印度學習了不少的佛教...46] 「傳」,卷一,頁二二二下。   [47] 同上,卷三,頁二三四上。   [48] 同上,頁二三六下。   [49] 同上,頁二三八下。   [50] 同上,卷六,頁二五五下 ─ 二五六上。  ...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741098.html
  •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二)

    我们就正式讲儒家。  [陈博政记录]  作者:eilrahc 回复日期:2006-7-7 01:20:48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我们在上一次已经讲过了如何了解诸子的起源这个问题,现在...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4941186.html
  • 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

    [48]章、牟二人更持佛学胜于康德等哲学之论,章太炎说:“取魏译《楞伽》、《瑜伽》及《密严》诵之,参以近代康德、萧宾诃尔之书,益信玄理无过《楞伽》、《瑜伽》者”。[49]牟宗三先生在《现象与物自身》一...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  [48] 梁漱凕先生一方面说:“柏格森之所成就的”,“与唯识学颇相密合”,“假使无柏格森开其先,或者唯识学还不好讲”;另一方面他反对将柏格森的直觉等同于佛学的现量:“有人以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341200.html
  •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一)

    参同第一条。   (47)又复经言:「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   (A)《大正》四六.六五四页下。   (B)晋译《六十卷华严经.菩萨明难品》。《大正》九.四三零页上。   (48)经言:...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641203.html
  • 智俨的「缘起」和「性起」思想

    法界品〉之部分,也有谈到性起。前者有以下的对话,论及性起和因果的关系:───────(注48)同上注,页 79 下。(注49)同上注。(注50)参见六十卷《华严经》卷 35, 《大正藏》卷 9,页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141210.html
  • 惠能对中国本土哲学的回应

    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 相 。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 惠昕本《坛经》(48节))   ...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44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