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心有所乐著,就不得解脱了。如修无所有正观,心著而不得解脱,就会招感无所有处报。无所有处定与天报,是在这种情形下成立的。[53] 这就是《瑜伽师地论》卷41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53,286c21~29: “第二,计色界寿命者,即用劫为量,初梵众天寿命半劫,梵福楼天寿一劫,……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 诸天详细的天寿,请参阅附表。 [10]《大智度论》卷38,大正25,...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弟子」中名列最后一位(依敦煌本),但宗宝本则移到第四位;[53]同时「来访弟子」也由四位增加到十位,[54]耐人寻味的是神会在敦煌本的「来访弟子」被称「僧」,而在宗宝本则被冠以「童子」,另外传统以为该...宛陵录》摘录语句有:「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页387a,第6行) 52、见胡适著,《坛经考之二记北宋的六祖坛经》一文,载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册1,页22。 53、敦煌本与宗宝本《坛经...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Channel of Distrib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3, January pp.50-70,1989. ...
林佳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060261.html
-
》卷上第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举古人道:……如今明也暗向什么处去?只者明便暗。一切众生只被色空、明暗隔碍,便见有生灭之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禅宗语录辑要》第62页,...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00560286.html
-
52、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并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 (祈竹仁波切) 缘按:世间不被诽谤的人是蠢才,被诽谤而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者乃真智慧人也。 53、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可见事迹非一,法无定法。 53、优波离从诸释子出家,亦为诸部共说(《本行集经》卷五十三)。今乃随佛逾城,观佛成道。其伪五十三。 ————优波离出家事迹,流传或有讹误。此在佛经未成文时难免。然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迷它则是无明,起惑造业而成世间;悟它则是般若,断惑证真而成出世间。[53]虽中观学者和唯识学者作出如是的解释,但根本的则是“缘起无自性”这一原则。众缘聚集,故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说“空”为迷悟依,...165页中栏) [53]《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五(《大正藏》卷三一,第686页上栏) [54]《中论》卷四(《大正藏》卷三○,笫29页下栏) [55]《中论》卷四(《大正藏》卷三○,第3l页...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860425.html
-
承远同时代的衡山律学兴隆者。他的受教师,有“华严照公、兰若贞公、荆州至公、律公,皆大士”[53], “兰若贞公”即惠真,希操与承远有同门之谊;“律公”应该即“津公”,因为《文苑英华》卷八六七所...。 [53] 《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并序》,《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第3册,第2647页。 [54] 对于《四分律》三宗的人物及活动地域,参考佐藤达玄《戒律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上册》,释见愍等译...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560453.html
-
。大化之筌罤,其宿殖(植)淳厚者,初即顿与,直明菩萨位行功德,言不涉小(《大正藏》第53卷,第800页)。意思是说,其它经论所说之种种教法,皆是应众生之机的“逗会他意”,其中虽也谈到圆顿法门,但那只...
中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060566.html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通称为《禅波罗蜜(门)》\《禅门修证》、《禅门》等[53],在《摩诃止观》里,更有《修证》、《禅法》、《坐禅》等简称)是天台大师年轻时代的著述,就如《别传》中所说:“停瓦官八载,讲...七十七年(1988),111页。 [38]T2,600a—b。《长阿含经》卷第二和载:云何二修法?谓止与观。(n,53a或57c)云何二法趣向涅盘?一谓为止,二谓为观。(T1,159b—c)又《瑜伽师地论...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16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