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9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

    而阴助之。[30]这为初发心的禅师增添了巨大信心。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禅师决意脱俗,“本净公尚不羡世外,惟望其子成进士,闻报不胜悲愤,百方扰梗,师太阴沮之。”[31]本净公即禅师父亲,名昌位,...博山元来禅师(1575——1630)印可为法子,成为该宗第三十三世法嗣。[35]道独乃岭南曹洞宗第一代高僧,弘法二十余年,度人颇众,得法弟子除函昰而外,尚有剩人函可(1611——1659)。天童乃宁波...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148168.html
  • 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

    东西,让人容易理解一些以延长禅宗的生命。其视野、思路,要比圆悟等人更切实一些。[31]   三、原因评析   圆悟与法藏、弘忍之争,属禅门内部的事。清雍正帝干预僧诤,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完全超出...师,觉范为印法之师,真师则临济。正若世间无父之子,认三姓为父亲,遗臭万年,唾骂不尽。……是潭吉又一杂种也!”[35]简直象泼妇骂街,失去了理性。可怕的是,圆悟...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448174.html
  • 佛教与中国宝卷(上)

    行院声嗽>载“诨经”,注为“嚼黄”,亦可见世俗民众对这种技艺的评价[31]。至于“说参请”,研究者认为是借佛教禅堂说法问难的形式,以诙谐谑浪、滑稽可笑的语言,表现说话人“舌辩”的才能[32]。因此它们...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荡游,破坏尤甚于汴都也[35]。  同样的记载亦见于《都城纪胜》<瓦舍众妓>条。这样一种供士庶“...

    车锡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748184.html
  •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是迷,契理亦非悟”(注31)的禅法,强调执著于事是迷,只合于理也不是觉,正确的应该是把事理两边统一起来,以求禅境。这也就是理事“回互”的禅修方法。石头一系曹洞宗人对这种方法作了详尽细密的阐述,云门、...摄、融通;所谓不回互就是“依位住”,即各住本位,互相区别,不相杂乱。这就是说,既要认识理与事的统一方面,又要认识理与事的对立方面。由此希迁进而强调“本末须归宗”(注35),本末即心物必须归于理事圆融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2.html
  • 李永宪著:西藏原始艺术(6)

      28.李连等《世界考古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29.岑家梧《图腾艺术史》,学林出版社,1987年。  30.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31.宋兆麟...编辑室,1985年。  34.[意]G·杜齐《西藏考古》,向红笳译本,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35.[法]海瑟·噶尔美《早期汉藏艺术》,熊文彬译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36.[美]...

    李永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148271.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华》为主轴

    ldquo;世尊在禅定中,为何要现这些瑞相呢?”,弥勒菩萨首先问文殊师利。他一面弹著弦琴,一面唱著偈子,将他的感动、狐疑一一地唱了出来(注31)。   文殊说:“根据我过去之经验...报、本末究竟等;所谓‘实相’,是指诸法、法尔如是,非人力所为。”(注35)   这时,与会大众与舍利弗更加不懂,于是连续三次,以极虔诚、恭敬的心情,恳请释迦佛说:...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

    分类,尚有“佛言量”一种,是以佛说经论为 定量也。神会这里所说的“比于纯陀”,应当属于“佛言量 ”(注31),由此可见神会的逻辑知识,恐怕并不完备。 ...子智慧自然增 长。顿悟见佛性者,亦复如是。(注 35) 文中所表现出的“见性”,是“顿悟见佛性”,由此可见“ 顿悟”是过程,“见性”是结果。...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4.html
  • 莲华--即圣洁而世俗

    可爱。 譬法界真如总有四德: 谓常、乐、我、净。”  (注31)这是以莲花的芳香、清净、柔软和可爱等四种性质,  来比喻宇宙最高真理----“法界真如”,所本有的常(永恒)  、(妙)乐、我(自在)、(...魔道  等“相即不二”的说法,也获得了发展空间;而莲花即“不  染”而“染”之吊诡的、悲剧的德性,也因而得以更进一步  的开发。  天台“佛不断性恶”的理论,发端于智顗大师的《观音  玄义》一书(注35...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248452.html
  •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

    85~111;吉津宜英  :《华严一乘思想?研究》,页31~38。  (注 9) 参见《华严经传记》 卷3,《大正藏》卷51,页  163下。  (注 10) 卷1上,《大正藏》卷35,页13下。  ...注 15) 卷4上,《大正藏》卷35,页72上。  361页  (注 16) 有关“一乘教”的意义,详见下节。  (注 17) 卷8,《大正藏》卷31,页212中。  (注 18) 卷1上,《大正藏》...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鸠摩罗什所传“数息观”禅法之剖析

    krsyamananam sattvanam svena karmana/  ko janah svajanah ko vamohat sakto jane janah//31//  (生死轮回中,对为自业所牵引之众生...karyakaransambaddham balukamustivaj jagat//35//  (以离异为本质的此世中,谁不定是谁的亲人。世间随因果  关系离合,如手握干沙)  S5 父母养子老当得报,子蒙怀抱养育...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