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 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  的一心开二门在如来藏说思想史当中的特殊意义   我在<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印顺如来藏学及其在对比研究中的特义>[43]一文中,曾对如来藏三义之如来藏说的基本思想模型与 ?大乘起信论? 的...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41上。  [42]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39。  [43] 赖贤宗,<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印顺如来藏学...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深知译者之失,会闻究摩罗法师,神授其文,真本犹存,以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请令出之,至四月三十日,校正都讫。[43]  姚泓深知旧译的缺失,得知鸠摩罗什持有梵文正本,于是在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请罗什重译此经...《维摩诘经序》,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五十五,No.2145,P58b。  [43] 僧睿《小品经序》,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五十五,No.2145,P55a。  [44] 参考昙影《中论序》...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但有此分,更无有余。”  乙二、十二支法递互相生无始终门  丙一、颂   从三生于二 从二生于七  一[43]【七】复生于三 此有轮数转(3) 从三生于二 从二生于七  七复生于三 此有轮数转 ...  [43] 《十二因缘论》作“从七复生三”(大32.480c);《因缘心论释》引释作“七复生于三”。(大32.490c)故“一”应改为“七”也。又北7255、7257均作“七”及诸本《释》中引文同作...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注43]印师每谆谆劝勉信众:应先克尽人道以为专修净业之本。〈与丁福保书〉:“学佛一事,原需克尽人道,方可趋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  [42] 同注3。  [43] 释彻悟:《梦东禅师遗集》(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1988年12月),页3。  [44] 同注24。  [45] 同注3,页219。  [46] 同注24。页...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观世音经考

    ,359 ~ 363,463 ~ 465,518 ~ 519 与第 43 册,PP.583 ~ 588,可见始自东晋,<普 门品>即被中国佛教称为《观世音经》已是不可否认...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4.html
  • “护法––玄奘”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闻熏习”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

    (11) 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大正藏 43,556a。 (12) 道邑, 《成唯识论义蕴》,续藏经︰ 78 套,5 册, 412a。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846719.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缘缘义也。[43]  --------------------------------------------------------------------------------  39. 《大正...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
  • 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

      “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后,诸释种来,求为道者,当听出家授具足戒,勿使留难。诸异学梵志来求为道,亦听出家受具足戒。勿试四月。所以者何?彼有异论,若小稽留,则生本见。”[43]   原本就是为了担心外道...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5.html
  • 南诏大理佛教雕刻初探

    窟窟门外的上方有一方形空额, 墨书盛德四年 (1179)的题记(注43)。石钟山石窟对面狮子关区的第十 号摩崖石刻,是一尊梵僧观音, 在此像的左肩侧亦发现盛德四 年的...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646844.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而后才能判断何者为识心之执,何者不是识心之执。 或云︰天台宗所说的“一念无明法性心”,其无明与法性为同体依即的关系,则将与康德所说之现象与物自身间之超越的区分有所抵触,(43) 然而说无明与法性...色香乃是因其非由有限的识心所对之现实物,而是当下即于空如法性而如实照见的诸法实相,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是色香之如相。)(44) ─────────42 同上引书,页19。43 参看谢大宁〈对...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