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2)

    仅存”[55]。从一定意义上说,《楞严经》不仅是参禅学佛的范本,而且是作文吟诗的教科书,士大夫从中可以获得创作灵感、妙思奇想,甚至句法修辞。总而言之,佛教经典的重新选择,是士大夫直接加入禅宗思想、文献...同上《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后》。  [54]同上《书楞伽经后》。  [55]同上。  [56]《石门文字禅》卷二三《僧宝传序》。  [57]《避暑录话》卷上。  [58]《东坡志林》卷二《本秀非浮屠之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256019.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3)

    自志,其略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云云。[55]  这段话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提出“妙观逸想”的构思理论,认为诗中的世界是诗人内在生命的展示,诗歌创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45602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4)

    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君看句中眼,秀却天下白。”卷八《肇上人居京华甚久别余归闽作此送之》:“句中有眼莫惊嗟。”  [55]《冷斋夜话》卷四《诗忌》。  [56]同上卷七《东坡留戒公疏》。  [57]《...宗之争,临济宗盛行于南方,而曹洞宗自正觉以后影响渐衰,金、元之交兴盛于北方,代表曹洞宗势力的是万松行秀一支[55]。而万松行秀(1166—1246)正好与严羽(约1192—1245)同时代而稍前[5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656021.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5)

    关”、晦堂祖心的“触背关”都有言语道断,不入思维的特点[55],黄庭坚诗生新瘦硬的语言风格,与其精神为近。  禅家的“游戏三昧”观念引入诗歌创作,无疑造成了“以文字为戏”的泛滥。“以文字为戏”在某种...山谷诗集注》卷五。  [54][54]同上。  [55][55]见惠洪《林间录》卷上、《冷斋夜话》卷七《触背关》。  [56][56]《苏轼诗集》卷三九。  [57][57]《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756022.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6)

    万人丛中一人晓。”[53]江西诗派诗人曾几(吉甫)认为这两句“此正山谷诗法也”[54]。另一江西诗派诗人李彭也在诗中说过类似的话:“十事欲言还九休。”[55]值得注意的是,“十度欲言九度休”正好用的是...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大正藏》第四十七卷。  [53]《山谷外集诗注》卷一五《赠陈师道》。  [54]见《艇斋诗话》。  [55]吕祖谦编《宋文鉴》卷二五李彭《望西山怀驹父》,《四部丛刊》本。  [5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956023.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7)

    临终之偈云:“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住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相碍。”[55]这里的比喻与前引王梵志“此身如馆舍”的诗句如出一辙,人生无常的感慨化为禅宗的无憎爱...卷一一《福州灵云志勤禅师》。  [55]同上卷二○《京兆重云智晖禅师》。  [56]《全唐诗》卷八○六。  [57]同上。  [58]《宋高僧传》卷一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  [59]见《五灯会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
  • 佛祖真容—中国石窟寺探秘

    信仰的是 伊斯兰教,但在更古的时候,它也是一个佛教国家。在首都喀布尔西北 240 公里处的巴米羊河谷的南岸,坐落着一处约有 750 所左右的石窟群,称作巴 米羊石窟。那里最令人瞩目的,是身高 55 米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2256037.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为什么连异生亦可有“不证择灭而见灭时,即彼所见诸随眠灭”呢?是这样的,因为“世俗智”是可以缘灭的,[54]且一样可以获得择灭(*有部主张凡夫以世俗道亦可断惑,故可证得择灭)[55] ;这缘灭的范围,...:“谓修行者,虽加行时,精进勇猛,修习止观二种资粮,若于涅槃不起胜解决定趣证,毕竟不能断诸烦恼、心得解脱。故缘涅槃胜解名界,依此界故,心得解脱。”   [55] 《大毗婆沙论》卷144(大正2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夏鲁寺艺术中的汉族艺术因素与元代汉藏艺术交流

    婆罗门本生》,第52品《好寻法菩萨本生》,第57品《寂慧本生》,第53品《具慧本生》,第58品《龙王本生》,第54品《云本生》,第59品《鹧鸪本生》,第55品《镜面本生》,第60品《智能导师本生》,第...

    熊文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32556338.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人性善、恶随缘,知、情、意或健康或病态,而修行的目的在于人格完善,人性的健全。由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等“前三觉支”互动合作之下,带动“三十七菩提分法的整体运作”[55] ,成就“究竟的善根”─...【分别善、恶】  [53] 大正2,202下4~11  [54] 大正2,198下4~12  [55] 同注 29。  [56] 大正1, 485中22~下18  [57] VM 104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