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6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真如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一心”观念的确立

    原则。因此,一切法的变化现象 (成、住、坏、空─断灭空)和存在原则(缘起性空),应该进一步加以区分。 iv. 色即是空门︰“色法”的存在,其实就是“空性”的存在。如此一来,这样便与《般若经》和中观...iv. 空即是色门︰“缘起性空”才是一切法(色法)的存在原则。 (三)空色无碍观──这也正是一种‘理’ (“缘起性空”─无实体性存在的理) 和‘事’ (“幻色”─无实体性存的一切法) 无碍法界的...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8.html
  •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大乘的影响也从未间断。同上座部并行的还有一个佛教宗派——方广部,巴利文叫做Vetulla[iv],梵文是Vetulya。这个字同Vaipulya,Vaidalya, Vaitulya是一个字的不同...下面缩写为大 ) 51,865a~b。此处书名叫《梁高僧传》卷三(法显传)。  [iii]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54,205b。  [iv] 下面的叙述主要是依据Heinz Bechert 的 ...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心、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

    Kamabhu)比丘,為質多(Citta)居士解說身行、語行、心行三行時,在心行的說明中出現此一語詞。經文如下: 想與受是心所法,繫屬於心,故想與受是心行。(S. iv, p.293) 想思是意行...看成是其萌芽。(參原書p. 256-257) 20 Majjhima, iii, p. 25. 21 《法蘊足論》卷7(大26, 483c以下)。 22 Samyutta, iv, p...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3.html
  • 《论语》微言大义溯源

    未知也。”[iii]  将“学”解释为“觉悟”,并非是刘宝楠的发明,朱熹《论语集注》早就说了:“学主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iv]朱熹的这段话很明显...自楼宇烈著《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原载于《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  [iii] 汉郑玄,清刘宝楠注《论语正义》,上海书店1992.6  [iv...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3.html
  •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

      “法界圆融者,色心、依正以即性故,趣指一法遍摄一切,诸法遍摄,亦复如是。法法互遍,皆无际畔,乃以无界以为其界。”[iv]  华严宗称缘起为“无尽缘起”,将万有比喻为天帝释提桓因宝冠上的珠网——“因...寺昙法师所著。然从其思想看,虽属天台宗而较为古朴,应出于智者大师之前。  [iv] 《大正藏》45,595  [v] 《大正藏》34,892  [vi] 法藏《华严经问答》(《大正藏》45,598) ...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8.html
  • 谈戒与持戒(1)

    ---------------------  7. 请参阅 Bhasya ad Ako?(IV: &IV: 66)中有关世亲对于“善”的观点,颇具启发性。  8. 我用“涅槃”一词泛指佛教的...

    格梅兹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049223.html
  •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解深密经》中却性质相同,都属由眼病所生的幻妄之物[iv]。但这样的比喻,即将依他起自性比作由眼病产生的幻象,就是在比喻的意义上,也最多只能比作染分(即凡夫)的依他起自性,不能比作净分(即证道者)的依...的自性也称“名言自性”。  [iii] 实法概念见下文。  [iv] 《成唯识论》的依他起自性也包括实法和假法,但实法与假法的实在性是不一样的,参见下文。  [v] 圆测在其《解深密经疏》中说:“此物...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798.html
  • 回鹘佛教徒礼忏文研究

    文字43行;  3.SI Kr.IV 276《礼忏文》,存文字16行,其中大部分内容为回鹘文注音之汉语《礼忏文》,但其中穿插有纯粹的回鹘文文字“atam?? qutalm?? t?zün-l?r qutluγ-lar”(有福分的善人atam?? qutalm??);  4.SI Kr.I 125,回鹘文注音之汉语《礼忏文》,存文字10行,其中前5行文字与SI Kr.IV 276《礼忏文》的最后4行...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050265.html
  • 汉巴经典之比较性分析─略说电子标记的问题

    IV, 218)。3.2节介绍“内容结构”(content structure)的概念。设计一个叙述内容结构差异的矩阵后,我们可以简单的以一行标记符号来表现某两个经典有何种差异。此研究方法可协助...agatha from the Zaahan jing(T2.99.120b) and its parallel in the Sajyutta Nikāya (PTS IV, 218).   In 3.2...

    马德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651946.html
  •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方式之一即以体悟中道深浅之不同而判定。例如在《摩诃止观》中[iv],智者大师评论藏教以析空观破执,虽然也历非有非无门破假,但其认法实有,如实柱实破,故而“不可滥为大乘中道门也”。通教则“约幻色起见,以即...2003年4月。  [iii] 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第4页。  [iv] 以下关于四教之论述见《摩诃止观》卷6,《大正藏》册46,页74a-75b。  [v] 《妙法莲华经玄义》,《大...

    见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20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