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什却不是一个以坐禅驰名的人物。第二,罗什是以译经,功见佛史,慧皎称罗什为“硕学钩深、神鉴奥远”;又说他所译出的经籍,“郁为称首”(注46)。可以说对罗什的贡献,称誉最高。第三,罗什所出的禅经,内容...--中。(注 46) “传”,页三四五下。(注 47) “出三藏记集”卷九,页六六上。(注 48) 同上,页六六下。 (注 49)“续高僧传”(以下简称“续”)卷二十,“正藏”卷五十,页五九六上。(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昭和48年(1972)12月,p.875~880; 3.高桥壮,〈龙树の二谛说〉,《宗教研究》第46卷第4号,昭和48年(1973)31日,p.521~543; 4.寂印,〈《中论》二谛说浅释〉,《...宗教的、认识的、心理的、伦理的、科学的、社会的等等学问的所有角度来分析与推定的。46其次,“义”(=“法”)是内摄一切“名”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名”是“可说”的境域;“义”是“不可说”的境域。而依据...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乘诸地,进而超过之,乃至得入菩萨正性离生,这其中依靠的就是“胜智见”。46大乘佛法的甚深义,依于涅槃而来,而在大乘法的开展中,渐渐的表示了不同的意涵。 若以“三乘共十地”的角度来说,部派的“法住无为...有碍故,虽有能而不现入,此说菩萨未入圣位。”《大毗婆沙论》卷153(大正27,780a)。 45 《大智度论》卷75(大正25,590c)。 46 《大般若经》卷456(大正7,301a)。 ...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
-
在贯彻《大毗婆沙论》卷3至卷7对四善根的论述之后而接纳了这样的评定。况且,如《大毗婆沙论》自身的主张:成就四善根之行者,即是已经获得修所成慧。46因此,下一节,笔者将从四善根的角度来探究这样的评定与...42 (大正27,218a27-29)。 45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1a14-17)。 46 《大毗婆沙论》卷95 (大正27,490b1-3)。 47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现起 足处 贪45 把持所缘 黏著 不施舍 于结缚法认 为有乐味 嗔46 激怒 怒涨、燃烧 嗔怒 嗔害的事物 痴47 心的暗冥、无智 不通晓所 缘的自性 暗冥 ...静虑中间及根本四静虑。此则总说。若别说者,闻所成慧,唯在五地,谓欲界,四静虑。思所成慧唯在欲界。修所成慧唯在六地,谓前说七地中除欲界。”(大正27,46a1~5)。 2 底本p.371,《清净道论》(...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位了)。如《清净道论》〈说智见清净品〉说: 如是道智亦于非前非后的同一刹那而现观四谛。即以遍知现观而现观苦。这是怎么说的呢?因为是以灭为所缘而得成就观见及通达于四谛的。46 同时,于此一刹那道心的...之慧学。当中,“法住智”于度疑清净时就已建立,道智则是于智见清净时生起。关于此慧学,《清净道论》以十六观智来说明。 45 《清净道论》〈说行道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14~615。 46 《...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贤几乎都采取同样的立场来作解释。45对此,笔者认为这应当是阿毗达磨学风所致,也就是偏重于分别法相,著重在佛法的系统化和理论化。46 三、约认识上说:前面已谈及有关涅槃在体性上有、无的问题;接著,从...》卷17(大正29,431a~432b)。 46 见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二章,第二节〈阿毗达磨论的成立〉,页64~90。 47 有部认为四圣谛是世俗谛,而四谛的十六行相却...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内自观心心意止,除去乱念,无有忧愁;外观心,内外观心心意止。如是,比丘心心相观意止。46 与《增壹阿含经》的此段文相应的有南传的《...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菩萨根性不同,说了五类-羊乘、象乘、神通乘(日月神通乘)、声闻神通乘、如来神通乘-菩萨成佛的迟速不同,这乃依《入定不定印经》会通了“般若十地”与“华严十地”间之差别 。46 总括来看,入必定之菩萨发心...《大智度论》卷35,(大正25,482c~486b)。 25 《大智度论》卷100,(大正25,756b)。 26 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陈玉蛟校订《入中论善显密义疏》,p.46。 27 ...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8)得见诸佛圣贤,乃至与同聚会。(9)得无生法忍。(10) 不退菩提,乃至疾登阿毗跋致毕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46其中几点,譬如忏除罪障,《十住》认为是令业报重罪轻受;47而对于往生佛国,或成就佛道,... (大正15,299a4~5);《大智度论》卷7 (大正25,109a26)。 46 《杂阿含经》卷33 (大正2,237c2~29),卷35 (大正2,254c18~255b14);《文殊师利所说...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