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9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佛教中的神秘现象

    到26厘米高;1980年,昌都地区的雅县玉拉比丘尼圆寂,原来1.70米以上身高最后缩  至一肘高度。   在舍利、肉身、虹化三种佛教神秘现象中,虹化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了。舍利可以说是  体内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5861540.html
  • 《华严经》“如来放光”意涵之研究

      第二节:佛教文献“毘卢遮那”之演变与发展66  一、表“光明”义66  二、表转轮王、天子、佛之名号67  三、表华藏世界之主68  四、表法身如来69  第三节:《华严经》的二佛、二身思想70 ...

    曹郁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0761972.html
  • 欧美现代禅学的写作一种方法论立场的分析(二)

    Buddhism in the 20th Century,P121.  [18] 在70-80年代,甚至西方基督教学界有些受到铃木禅影响的神学家,如William Johnston,Wilhelm ...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2462320.html
  • 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

    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   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 邓子美   现代社会是开放自主的多元社会。在海峡两岸,早期现代化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都约在20世纪70—80年代结束,然后开始跨人现代社会。在内地开放自主时代的到来,使寺院与旅游管理部门、文物管理部门以及投资建寺的企业之间纠杂不清的关系得以梳理,由僧人与佛教徒自主管理寺院或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台湾,...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73862935.html
  • 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利、毛妍君、安虎生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收到论文57篇。  与会学者就佛教现代化与太虚大师的贡献两方面内容作了深入的探讨。学者认为,佛教的现代化有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实体之宗教形态的佛教面对...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4163013.html
  • 菩提达摩禅学思想研究

     第二节 《安心法门》的思想要旨69  一、《安心法门》的缘起思想 69  二、《安心法门》的无我思想 70  三、《安心法门》的如来藏思想 71  第三节 《安心法门》与《二入四行》及《楞伽经》的...

    莫中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5163517.html
  • 《观音慈林集》研究

    十四无畏、卅二应身与灵应故事 68  第一节 十四无畏与感应故事 70  一、第一无畏 72  二、第二无畏 80  三、第三无畏 80  四、第四无畏 81  五、第五到第八种无畏 82  六、第九...

    陆春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20663633.html
  • 《阿含经》与《大般若经·第二会》里的无明观:从声闻乘到菩萨乘的衔接与超越

    所得为方便施设无明 70  第五章 藉由无明看出从声闻乘到菩萨乘在智能层次的衔接与超越 73  第一节 无明及智慧于车乘间的多重层次开展 74  1. 智能于车乘间的多重层次 74  2. 声...

    陈仕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20763634.html
  •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寻访大师风范

    其实,是可以不用挤的,因为船票都有划位。只是我们心中还留著中国大陆是不讲次序、混乱的印象,担心稍有退让,就得在船板吹风70分钟。事实上,上船板吹风看海,还得另外再加钱!  船行很平稳,一路播放的佛曲...

    释见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963666.html
  • 大乘起信论妙心疏悬义(上)

    入四种法门,修四种教理,证四种果觉。由因趣果,行者所尚,故名行宗焉。此论有四种教体,故有四种行宗也。  摘自《中国佛教》70卷12期 ...

    守 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256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