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千餘所,僧尼七萬七千人(註47)。 至北魏末乃激增至寺院三萬餘,僧尼二百萬(註48)。 究其原因,一為皇帝及王公貴族,以迄庶人,為建功德及廣結善緣,而無限制的建寺造塔、度人出家。 另一重要的原因為...14, 頁424-a。註46 參見佐藤智水,《史學雜誌》,卷86,第10期, 頁18-20。註47 《魏書》,卷114,頁14-16。註48 同上,頁24。註49 同上,頁...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盛情难却(注48),于是长期在太虚门下做事。然而,印顺法师在思想上的独立性,却有特殊根源。 印顺
176 页
法师的独特性是建立在本身对佛教...的学僧。”(见《法海微波》页362。)以上三 人皆未提及太虚大师与印顺大师的钜大差异;亦未指出两人思想 本质不同的真正内在原因。
48 见印顺撰,〈平凡的一生〉,收在《妙云集》下编之五,《...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
-
241-24
2
乌达耶巴达伽(郁陀耶跋陀罗)Udayabhaddaka
16
625-40
3
阿兔楼陀伽、曼达;Anuruddhaka,Munda(二王合)
8
3841-48...
传 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545906.html
-
48中15~17)。 [12]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31. 49上24~中1)。 [13]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31. 49中2~4)。 [14]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31. 49中4~8...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妙用者言之则情也”( 朱子语类五?性理),实有异曲同功之妙也。 总之,契蒿认为“心必至,至必变”、“性也者,无之 至也”、“夫情也,为伪为识”(注48)...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8.html
-
五二 ,页六五五中。 (注48)镡津文集卷第二,辅教编中?广原教,大正藏卷五二 ,页六五五上~下。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于有无,则忘功于造化”(注48)。 “有”“无”两概念源于《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第一章)。“造化”一词源自《庄子》“今一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345921.html
-
74下。 (注 48) 〈十二门论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十一,《大 正藏》卷五五,页77下。 (注 49)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445922.html
-
共相作意”才可[48]。但若修的是出世相应的“共相作意”的话,这已不再只是一般的世俗定,而是定慧统合以慧为体了。定慧统合,本是《杂阿含》中的特色,直到《中阿含》以后,才逐渐倾向定慧分别说[49]。定慧...[46] 印顺导师之《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p143。 [47] 《大毗婆沙论》卷11﹙大正27.53上﹚ [48] 印顺导师之《空之探究》p67~68。又厚观法师之‘大毗婆沙论中的三三昧、三...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545924.html
-
页48
序论
梵语云︰ Bodhisattvacaryaavataara...毫无疑问,这种菩萨行的福德一定是广大无
────────── 34 《妙瓶》,页 48。 35 《妙瓶》,页 49 。 36 《大正藏》册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