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之研究》页8。) 46页 道和Hattori均认为《佛性论》的真正作者是真谛 (`Paramartha`)。其理由是《佛性论》的内容,与《宝性论 》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以真谛熟知《宝性论》的...清净为烦恼所覆盖故不显现,但是此如 来性从“住自性性来至至得”,其体不曾有变异。 (3)能摄藏 “能摄为藏者,谓果地一切过恒沙数功德,住如来应得 性时,摄之已尽故”。(注46)“如来应得性”,...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圆觉经略疏钞》,卷四,《卍续藏经》, 第十五册,页262。 注45:《全唐文》(台北:华文书局,民国54年),卷 七四三,页3。 注46: 《全唐文》,卷六七八,页21。 注47:[宋]赞宁,...,页44。 注110: 参见[明]杨慎,《增订南诏野史》,上卷,页46、 47、48、50-51、53-54 等;尤中校注,《僰古通 纪浅述校注》,页47、58、68、79、83等。 注111...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密语’……”道膺说: “反过来,如果你懂、那就是‘迦叶不覆藏’!”(注46) 在这则公案当中,“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两句, 显然是指“拈华微笑”的公案。世尊……释迦牟尼佛默然不 语地手拈莲花...46,页900,中~下。 (注 37) 《指月录》卷 4;引见《卍续藏经》册143,页42 ,d。 (注 38) 《指月录》卷21;引见前书,页238,c。 (注 39) 《指月录》卷...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248452.html
-
依《摄论》,一乘、三乘、小乘。谓于教门中 ,成机欲性,显法本末差别不同故。(注46) 这里指出小乘、三乘、一乘三种乘的分类,是源出《摄论》 ,这当是指上文所引世亲《摄大乘论释》的一节话(注47)...看。 (注 45)“六因义”依《搜玄记》的立名,分别为“念念灭 ”、“俱有”、“随逐至治际”、“决定”、“观 因缘”和“引显自果”(卷3下,《大正藏》卷35, 页66上~中)。 (注 46)...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yastrasya tadbhayam nopapadyate//46// (老病死是此世之恐怖。彼等恐怖无处不有) S5 从是间身苦去,得彼处身苦,一切国土去无不苦。 yatra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
-
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注46) 经中更进一步说: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 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注47) 《如来藏经》...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众生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令我国土众生,无三种生,等一化生。 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45] 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46] 六...觉经》,(《大正藏》,第12卷),页281a14-16。 [45] 《无量寿经》,页278a21-b11。 [46]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页301a27-27b3。 [47]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45奇特的是大慧引了唐人这样神奇的小说,令张九成顿领深旨,究竟大慧是不是真的相信有此事?今参见《宗门武库》中亦有类似神奇的记载, 注46看来大慧是相信有此等神秘事。另一事在丙子(1156)春,张九成蒙恩...七十二,页3784。此段亦可参 见邓克铭《张九成思想之研究》(台北:东初,民国79.10)页19-20、92-97。 注46见《大正藏》47卷《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页945上。 注47大藏新...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348659.html
-
活佛、年扎上师、宗吾坚贡、姜哇活佛等当时的许多名僧,广泛学习觉囊派的各种修持法门及宁玛派的《隆钦七宝藏论》、《莲花遗教》等。46岁时出任扎西拉则寺金刚上师,57岁时往果洛拜见九世班禅洛桑确吉尼玛,受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348736.html
-
皆记彼亦善诵五百之文,其说法亦圆满具足。“ 46、阿逸多作是想:“所谓三种之相为何物?人中的最胜者、离欲者啊,请为我解释。” 47、薄伽梵曰:“尔应当知,其广长之舌善蔽其面。眉间白毫及阴马藏即其相也。...
(日)松本文三郎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034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