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4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往生净土的科学玄谈

    显然还需要依靠「心」的决定来进行。[48] 换句话说,心居于主导的地位。这和大乘佛教的根本理念显然是不谋而合的。美国加州「物理与意识研究组织」有位物理学家S. P. Sirag甚至还说:「如果我们所认识...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8.html
  • 試窺印順法師的思想大要(下)

    台北:正聞出版社,1990年3月11版)〈 我之宗教觀〉,特別是13~17 頁48 頁。 (17) 同註(13),11頁。 (18...

    釋觀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546472.html
  • 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

    组织 (NGO ) 以及国际 舆论及其形成的政治性、经济性制裁效应, 后两者乃是晚近 才渐次崛起的自发性力量。    以国府治台 48 年来而论, 台湾...

    陈玉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946485.html
  • 从台湾万佛会谈佛教的社会参与

    缺乏系统性的组织等(注48),这些问题实际上已规划出“佛教社会学”的研究雏型与发展方向。“佛教社会学”是一门独立于佛教信仰之外的学问,对佛教的整体发展,提供一种社会学角度的省思,协助佛教在现代化的过程...注 48) 同注释47,八○~九一页。 (注 49)一般是以大乘、小乘来区分佛教为二大系统,有些学者又以流传区域来作区分,又可分成好几个佛教文化圈。又有学者以佛学体系来作区分,也可分成许多宗派。也有...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8.html
  •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注 19) 《大正藏》卷48,页338中。 (注 20) 《大正藏》卷50,页426上; 《大正藏》卷55,页266上。 ...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4.html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的解读

    149  华经句解》解为“常常发愿得获瞻仰此。”[48]《科注法华经》解为“令众生常愿修此,常仰兹观。”[49]足见这句的汉译已让读者难以掌握意旨。“能伏灾风火”对应于“放出不为风吹灭之火焰般的光者”,...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出版刊物的内容分析 ──佛教文化思想变迁初探

    %│ 1.57%│ 1%│ 0.16%│├────┼─────┼─────┼─────┼─────┤│僧 教 育│ (14)│ (55)│ (48... -48。26.道济等,1975,〈假如我是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潮潮音》56:6 ,pp3-9。27.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6,〈台湾省通志人民志宗教篇》,台中,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746590.html
  •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南开元寺(1896~1924)

    协议(一)合作办学事宜“镇南学林”,以培养本岛僧侣斋友水平[47]。(二)到日本妙心寺大本山观光、学习[48]。这些事项,经由双方往来谈判,大致在大正五年,达成共识与决议!在这次合作谈判中,日本...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这个结构出发,至此为止所获得的此在特征现在便能够得到澄清,并且,这种澄清不仅仅是对它的结构本身的澄清,而且也是对产生于这种结构之中的可能存在方式的澄清。”[48]   很难说海德格尔是否在“空”的...页113-114。 [21]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同上,页90。 [22] 转引自《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同上,页47-48。 [23] 对此问题可以参考的文献尤以傅伟勋的“...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证分”本身又是由谁来认证呢?而且这个问题可以无数次地被提出来,最终可能导致一种无穷的回退,就像笛卡尔在第六诘难中所面对的那样。[48]   玄奘显然已经看到了这里的关节所在。他站在其老师(戒贤)的...学中“有我”和“无我”之争(参阅:“唯识宗与现象学中之‘自我问题’”,载于:《鹅湖学志》,第十五期,1995年,页48-70);以及其他等等。当然,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 [8] ...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