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硬币,每个硬币面值5元台币,共值30元(折合人民币约10元)。如果以每年向一千人赠送红包计,共需3万元台币。这笔钱并不是慈济基金会的经费,而是证严法师出版著作所得的版税收入。福慧包里为什么装入六枚...令人目瞪口呆:由于遗体昂贵匮乏,台北医学院的解剖课只能做到每26个学生用一具遗体;美国最先进的医学院也只能做到每6个学生用一具遗体;然而,位于小城花莲市郊的慈济医学院,却能够做到每4个学生用一具遗体。这...
航 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845115.html
-
,時為民國廿九年春 ( 註 26)。
第三節 弘法布教、研經著述
清光緒廿一 (1895) 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盡可能的阻止台灣人有故國之思,在宗教方面,也極力協助「和風」佛教、基督教以及日本神道教在台灣布教。民國廿六年蘆溝橋事變之後,日本積極進軍中
30頁
國內陸,二十七年秋武漢會戰之後,日軍西進之勢受阻,二十八年九月...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8章同时也具有经典的结尾格式,即如“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之句。并且,30章附加经题,而经题的有无和是否具备经典的格式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在经录上可以找到与《六度集》中的24个经题相同或...解释其音义:薜荔、毳不、 飞、蠕动。25经号七四三《忠心经》的行文,与《中心经》四个词条出现的次序同,分别为:饿鬼(宋、元、明及宫本作薜荔)、脆不、蜎飞、蠕动。26 唐玄应的《一切经音义》解释《忠心经...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1.html
-
宗全书卷三十六),页 577。 注26 同上注,页595。 注27 同(注10),〈越中会语〉,页280。 注28 同(注10),〈剡中会语〉,页344。 注29 同(注25)〈参诸机缘第六〉,页589。 注30 湛然圆澄,《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卷之六?问答〉(台北,文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为什么喜好这些经典而舍弃其他。假设他是生于西元705,他赴京城求学的时间,应约在730~735之间,当他是25~30的年岁。他所住的地方,很可能有许多年,应是西明寺,它为首要佛学研究...去充任首任住持,并给以十位上座僧为其助手(注25)。很显然地,玄奘在该处并未住留很久,在其后的短时期内,他又被高宗请其移居玉华寺为了去翻译那卷帙繁多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注26)。从其创始,该寺中的若干...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传入西藏而成的喇嘛教,即属这一支佛教。 页486 凡夫菩萨,指的是奉行“十善” [26] 的一般凡人。依照印顺的说法,这些凡夫菩萨,具有两个特质:“具烦恼身”和“悲心增上”。其中“具烦恼身”,是...不在贤圣菩萨或佛菩萨上面,而在凡夫菩萨的赞叹上面。 太虚曾有一句名言“人成佛即成。” [29] 又说:“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 [30] 这样看来,印顺“凡夫菩萨”的理念,应该也是来自他的...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中观论颂》〈观有无品〉所说: 页26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12] ──《中论》卷四〈观有无品〉 站在有部的立场:... 《中论》卷四〈观四谛品〉(大正30--p.33中) [12] 《中论》卷四〈观有无品〉(大正30--p.19下)
...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345842.html
-
记〉:
26 页
盖大范攸寂。非一念无以显其原。妙理澄湛。非表像何以畅 其旨。(《石史》,册1,页616-a。) ...。□│,册45,│参照│ │ │勒菩萨像│六年│□之有幸。遇交泰于当年│页1132-a│注30│ │ │记 │至十│。目睹盛美。心生随喜。│。 │ │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045893.html
-
1)非一、非常、非自有、不自在,所以是无我。 《杂.1214经》︰“谛观察诸行 (注 2) 苦、 空、非有我。”诸行缘生;如上述,是无我。所以《增一 26-9经》说︰“一切诸行无我。”(注 3) ... 7) 大.2-13中。 30 页 义,一一阴本身并非单一独存;是因缘和合。如《杂.58 经》︰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7.html
-
解等脱无异。……应作是说诸有情类普于一一解脱法中,皆共证得一择灭体。[26] 另同论卷143曾举了一个三兽同渡缘起河的比喻[27],可说对此说法作了最好的写照。 虽说同修同证,但佛与二乘到底不同,...总是将之归结至过去三大阿僧企的加行。现举文句如下:《大毗婆沙论》卷30: 此十力皆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抉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29] 所以...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54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