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劣。其中如《般若心经略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是始教立场为权,终教立场为实,有性、相决判之意。如《楞伽心玄义》、《起信论义记》是通说后三教之实教,是基于性、相融会之意。 2五教判与十宗判 五教之... 如此,以此二门之出典系由《华严经》,经过其相承传统,成为始终一贯教学中心体系,以此启开了四种法界观,也开展空有合成考察,更达成十玄缘起、六相圆融之义学及观门。 2意义与内容 由来缘起一语可从种种...
龟川教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541609.html
-
隐微且难见,但若依据传承内容仔细洞见,当能对华严法界缘起上有真正的讨究察知、认识和实践。 2传承与解释 四种法界说之传承,首先寻求法顺《法界观门》中所说之三种观门①(注释:澄观《法界玄镜》卷上(大...之现示,此该属于《华严经》成立史上极新的层次,贯通《华严经》之主流是以空观为普贤思想,如此才能成为占住无碍无尽法之基盘的地位。 2有空思想与缘成 对于印度大乘佛教学派,学者们一般区别分为二种思想...
龟川教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641610.html
-
捉住「即」之说法,相对比较于一乘别教所说:「常在生死中当下是涅盘」是「即」作为理论之所以然也。 2同体与异体 谈到事事能够无碍,其原理是相即相入,对一与多两者关系上加以考察是十玄缘起,把握住部分与...
龟川教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741611.html
-
着重于行门方面。 2断惑与行位 《华严经》的组织系依信、行、证顺序分为五大科,一经所见以修行学道为体系,同时必须以佛果的内容作为行取,在上文已说到。一为具有因位之菩萨道的意义,另外为具有果位之佛乘... 日本奈良东大寺之大佛毗卢舍那如来,其镂周之伟大高广,在塑作者意图中,象征拥有遍法界,融三世间法云的毗卢特性。所以,水声、鸟语无非佛陀说法,当然这是说明华严佛身观之雄伟及广大性也。 2佛土之现示 ...
龟川教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741612.html
-
用以做玩具。 [23][25]土登尼玛、望潮:《释“世界公桑”》,刊1986年《格萨尔研究》集刊第2期。 [24]刘立千:《从“格萨尔王传”看青藏高原的古代部落社会》刊1990年四川格萨尔办公室...
周锡银、望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1841673.html
-
西方、影响西方,可追溯到公元之前。如古印度与希腊、罗马早有交流,现存汉译佛典中有一部名叫《那先比丘经》(巴利文佛典中也有,名叫《弥兰陀王问经》)的经,说的是弥兰陀王(人元前2世纪左右支配西北印度的希腊人...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541691.html
-
20字,……無欄線,字心高度不一。行書,墨色濃。
……
2。之尾題“授菩薩戒儀”後有題記4行:“抄...,遭到奈良七大寺和僧綱的強烈反對,他因此撰《顯戒論》3卷、《顯戒緣起》2卷上之於天皇,仍未被允許。直到逝世後,日本天台宗方獲准在比叡山設大乘戒壇。設立大乘戒壇的時間雖然較晚,但最澄在世的時候,顯然不止...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5841717.html
-
’比‘无’更重要。”[2]事实上这是大多数世人对老庄“有生于无”、以“无为而为”思想的误读。这种认识还是不能超越“以有生有”,凭借人的“有为而为”的常人之见。老庄学说告诉我们的是:天地自然、宇宙大道...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版 P267-273 [2]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2月版 P188 [3]王 弼《周易略例·明象》 [4]朱良志《中国...
杨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0641724.html
-
终至形成恐龙等古代动物。 注释: ①见《佛教大藏经》44册,851页。 ②同①,849及850页。 ③同②,849页。 ④见《佛光阿含藏》2,780页。 ⑤同④...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1441733.html
-
才对佛意有较多的理解。万历十九年,宏道闻李贽“冥会教外之旨”(1),造访李贽,两人相谈甚洽,李贽以诗相赠,且留住“三月余”。(2)他们相互商证也是以佛禅为契的,李贽“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似有若无的一种境界,与宋代人较为直露地体现睿智的哲理不同。 注释: (1)《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页775。 (2)《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
周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234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