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7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导师。" 无著将佛教认识事物的方法归结为四种,称四理法: (1) 知法性,即了解事物的性能; (2) 知作用,即了解事物的作用; (3) 知相依,即了解事物的...)工巧明——包括金银铜铁木石等制造工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以及天文历算等; (3)医方明——医学、营养学; (4)因明——逻辑学、心理学、认识论等; ...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2643391.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别教之第一位“十信”,以及圆教之“五品弟子位”。(2)三藏教七贤位之后四位“内凡”相当于通教第二位“性地”,菩萨别称为“顺忍”,别教“三十心”(十住、十行、十迴向),以及圆教之十信位。(3)三藏教七...Theory in Chinese Buddhism, Berkeley: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89,第318页,注释第325。[3]详见《法界次第初门》,第46卷,第...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佛教与中国文化

    学说。 3. 唐诗 唐代是诗之鼎盛期,此时之最具代表性人物当推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 分开而论,李道、杜儒、王、白崇佛。李一副仙风道骨,杜比较现实入世,但李杜也有许多关于佛教的诗句,如李白...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643459.html
  •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所以我们应该勇于为自己的一切行为承担责任,起心动念,举手投足,皆应向善,守住心中那轮清月,勿使有尘埃。长此以往,心垢灭尽,终有心解云开、慧日普照的一天。   (3)理性的局限   说到这里,你...世界的哲学漫步》 杨世昌  2、《物理学之道》 F·卡普拉  3、《时间简史》 霍金  4、《道德经》 ...

    洪申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3643468.html
  • 佛教的科学分析及佛学、科学的比较研究

    佐证,由是而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理化谈》,采用会通比较的方法,为佛学的色空观念确立科学的依据,或者说实验的证据。太虚因此称叹,《海潮音》得张化声等人投稿,而“倍有生气”[3]。梁启超更是弄潮涛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643487.html
  •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一)

    分判而加以说明。  接著说明“大乘禅波罗蜜”与“止观法要”论题的意涵:  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皆宗本大乘而劝发菩提心,[3] 对于依定发慧的禅观之学,皆说是属于菩萨道所当修之六波罗蜜行门,而且所引经文多...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143493.html
  •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二)

    《弘誓双月刊》第61期,2003年2月)。相关于印顺导师的部份,则在《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第三章第一、二节中有较多的论述。(法界,2000年4月,页一八五~二三七。)   [3] 当然,智者...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4.html
  •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菩萨观及道次第初探

    认同导师的“人菩萨行”,笔者前虽写过〈人菩萨行的理论与实践〉有所申述,仍觉意有未畅,不久前忆起厚观法师曾转述导师“不要定于一”[3] 的开示,于是在上揭...这一次的结集,迦旃延、富楼那、须菩提他们,都没有被邀请,苦行集团的操纵,是非常明显的。关于释尊的言行,不能尽量的搜集,仅是偏于厌离苦行集团少数人的意见。”   [3] 约五、六年前,笔者...

    吕胜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943501.html
  • 人间佛教与大乘佛教关系论

    局限的精神意识。局限虽与生命俱来,却惟人才意识到。只要人意识到自身局限——生老病死、缺点、弱点与道德上的罪孽等等,就会有超越性追求,如永生、解脱生死等等。[3] 也可以说,宗教的特色在于追求终极性超越,...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043502.html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一)

    若只于汉译佛典费去千言万言,仅需梵、巴原典一册,未尝不可即席颠破其说者也![1]  但值佛教缺人时代,窃取佛家名目为自家药笼中物,……乌得复认为佛学研究之新方法耶?……而近来东洋之科哲又无一非仿效西洋方法,或窃附佛法而望事创造者也,又奚足论哉?[2]  我国自魏晋以降,即已成为第二佛教国。……然而新的研究风气的揭开,却后于日本数十年,这是无可讳言的。[3]  近代一般学者研究学问的方法完全和以前...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44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