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庸之道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论语·述而》)如果认定他是在提倡“善”与“恶”之间的折中而取其中性,岂非荒谬绝伦之至!   2,在调整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上,中庸之道体现为“和而不同”与“因中致和”的“中和”法则   “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744026.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2]從而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和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 佛教思想目標尋求「解脫」,就是能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自由」。且佛教死亡觀的最高境界是「解脫」而進入「涅槃」。 p. ...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79年3月),頁34~43。 [2] 佛教自入漢土始,的確有向道教和儒學靠近的傾向,在其後的流傳發展中,佛學不斷調整與固有傳統的矛盾,從而適應中國的政治、倫理、哲學和文化而...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244036.html
  • 不争人我

     观世音菩萨有那麽大的法力,且跟我们娑婆世界比较有缘,所以就到娑婆世界来帮释迦牟尼佛度众。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福报较差,释迦牟尼佛入灭已2千5百多年了,还要再等5亿多年後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弘法。  ...

    玄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044049.html
  •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一)

    身躯,那些都在我们对生命理解的范围之外。  人类中也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他对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以E=mc2的方程式表达。而在佛教的生命视野中,无色界天神自身就能够自在地在质能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544067.html
  • 新世纪佛教复兴的组织基础(三)

    基础上,佛教社团纷纷成立,迄今大致可分为七类:1、国际佛教组织的会员单位,如世界佛教联谊会港澳分区总会(1952)、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1961)以及香港佛教联合会。2、中华佛教各宗派组织,如净土宗团体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744074.html
  • 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 ─ 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

    问题,就是何以可能从高度个体性解脱意向和虔敬的道德准则中,开展出一种有条理地控制世俗生活的“理性的社会伦理”和导向俗世功业的“经济伦理”。[2] 汉思昆...1998年出版的《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光碟版)   [2] 分别参见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36,44-47,72-73页。   [3] 刘...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544118.html
  • 多识仁波切著:佛教理论框架(1)

    地狱;零散地狱。  1、火热地狱共分八类:相残狱、黑线狱、撞击狱、残叫狱、大残叫狱、炼狱、大炼狱、苦热无间狱。  2、边缘地狱共分四类:火灰塘、尸泥池、刀剑道、滚汤河。  3、寒冷地狱共分八类:起泡狱...

    多识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744152.html
  • 廖东凡著:雪域西藏风情录(9)

    它那金黄色的身影,便出现在雅鲁藏布江的蓝色波涛之上。吐蕃王朝第九代赞普布岱功杰时代(约公元前2世纪)雅隆部落的属民便用柳木绷起牛皮,制成船在江河上行驶。从此,牛皮船便和"高原之舟"牦牛并驾齐驱,成为...

    廖东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2844173.html
  • 上师相应法略

    如此看来菩提心就必须具有两大特征:   (1)就是慈悲,慈愍众生一切痛苦,发慈悲心;   (2)就是欲度众生脱离轮回的出离心,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出离心。   必须具足了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而发起的无缘大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744206.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骨子裡仍在想復興儒學,而實際是由於政治的混亂,知識的貶落,儒者的失勢,民心的惶恐,陰陽方伎的流行[2],已經不是專談訓詁或五經博士之儒可以挽回時代及儒家的命運了,於是少數特出的知識人士,為求生命的安全...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