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武则天的宗教信仰探讨

    现成并受帝王庇护的寺庙。……(武则天)忙于与佛教打交道,她又为自己加了‘慈氏越古金轮’的头衔;她一改唐王朝重道轻佛的做法,甚至禁止杀生。”[2]  除了诸如此类的描述性文字外,尚有就武氏大力倡导佛教一事...---------------------------------------------------------------  [1] 岑仲勉《隋唐史》,167页,中华书局,1982年。  [2] ...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644643.html
  • 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

    深受禪宗影響。[2]佛教對中國文化之影響,當然不僅止於宗教和思想的層面,太虛大師〈佛教對於中國文化之影響〉一文的考察列示出六大層面的影響:一、一般影響:在學術上、風俗上補偏救弊,使人心轉惡向善。二、對中...66。 [2] 傅偉勳以為佛教與儒道二家長時間的互相衝擊,除使大乘佛教逐步中國化以外,也導致道家和宋明心學的禪宗化和三教合一思潮的興起。參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討──心性體認本位的中國生死學與...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544712.html
  • 乔达摩佛陀

    只有魔王波旬,不曾鼓舞欢庆。佛陀一生的事迹约略如下:他在纪元前五百六十年〔注2〕左右,诞生于离波罗奈城约一百哩的北印度,父亲贵为帝王。但是就当时印度尚未统一的局面看,应当称他为诸侯才比较恰当。他为儿子...

    史密斯 著 张澄基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844720.html
  • 从《阿含经》看释尊的人间性格

    传说释尊周游四城门,见到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诸(苦)相,认为虽然拥有王位,享受着人间的繁荣,但并不能解决人生的老病死诸苦,最后遇到沙门,才决定以出家修道来解决人生的苦痛。  2、传说释尊于菩提树下...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544741.html
  • 走向荒芜的生命之屋

    有限的时间里次第消失、逐个湮没了。 啊,人世的流转 难道也象 鸟儿疾飞的影子? (三木露风《东方的忧郁》) 2 因此,有关荒芜的感受以及与之俱来的紧迫感,之于任何一个奋斗者而言,大都强烈而噬心、无奈而...

    雨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644743.html
  • 漫谈佛画

    结跏双趺交会处。由此向下再加四分是宝座的上边。由趺会向上量至眉问白毫,即以其长为两膝外边的宽度。两踵相距是四分。这是画佛像的量度。  2.菩萨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义是觉悟,“...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344951.html
  • 希阿荣博尊者五台山随行记

      俄 色 桑 吉   2005年12月   注 释:  1、神变月: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此月以殊胜神变降伏外道六师,故佛教徒称此月为神变月,于此月中行放生等善业,功德增上。  2、三 有:欲界、色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645034.html
  • 弥陀净土信仰对汉儒内心世界的影响

    田宏达氏的研究,说是有二九○件,事实上,自古就有天台宗荆溪湛然 (711-782)在《止观辅行传弘决》中,谈到「诸教所赞,多在弥陀(2)」。 不过笔者将在这诸多经论中,举出《般舟三昧经》及净土三经一论...2001年4月10日注 释(1) 以上参考《净土佛教の思想》二、山雄一〈般舟三昧经〉、讲谈社、1966年11月12日。(2) 大正46、182、C。(3) 大正13、905、a、b。(4) 支娄迦谶译本...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345124.html
  • 略谈《现观庄严论》及其注释

    要听闻开示大乘教授。此有十种教授:1、最初发起所缘空性之修德,所求方便不能违背世俗和胜义二谛,故开示二谛为修行自体之教授。2、开示四谛为修行所缘境之教授。3、开示佛法僧三宝为修行所依境之教授。4、为...

    任 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645242.html
  •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

    四三○期間梵本「觀音菩薩授記經」 被曇無竭(法勇)譯為漢文(註2)。在此經中喬達摩佛陀 初次揭示觀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關於他的過去,據說他 是屬於過去無量... (London: George,Allen and Unwin,1977 ) p.39。 (註 2)﹕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大正藏三七一號,卷十二, ...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