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7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

    没有强制纠正的力量。除此以外,在团体生活方面,依印顺导师的分析,也有“法味同受”,“财利共享”两个原则(注3) 。“法味同受”与“财利共享”,这就是六和原则中的“见和同解”与“利和同均”。换句话说,世尊...南传1.13)及《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以下简称《五分律》)均有类似说法。(注3) 印顺导师著《佛法概论》 (妙中一页17)。(注4) 《四分戒本》(大正22.1030中)。 说...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1.html
  • 天台哲学的原理

    原理的基础,即在于兹,所以普遍性亦为实相最大特质 之一。   (3) 精神性 实相界的作用,是自发自展,无穷无尽的 统一作用,而此作用的根底(究竟处),有一种...如下之三段论式,即:   1、万物唯心所显(三谛圆融,一念三千故) 181页   2、心具有一切性能(三谛圆融,一即一切故)   3、故每一事象...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2.html
  • 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坐膺信施 ,乃岌岌不自安也。”(注3)奉行居无定处,衣食随处而乞的 严格的头陀行,是明本早年的志向。他不愿意去做大寺院的住 持,并不是为了抬高身价,而是不安于过那种不劳而... 注释 (1){元]祖顺:《元故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 和尚行录 》。 (2) 同上引。 (3)[元]明本撰、慈寂编《天目中 和尚广录》...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4.html
  • 戒律之原理--以不杀生戒为例

    在《杂阿含经》中,佛陀曾说: “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 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注3)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The University of Wisvonsin Press, 1989,P.3。注19 Devall and Sessions,"Deep Ecology",P.70。注20 ...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446239.html
  •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保佑,以换取来世投个好胎的希望。」[注3]马克斯韦伯对于佛教的认识局限于当时西方学术界有限的汉学水平,未能领略到真正的佛教精神,如此展开的论述当然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偏失。但是,他所指陈的佛教僧俗或求个人...

    王觉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946341.html
  • 佛教医学引论(1)

     美国(1977)48.923.217.610.3   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生物因素一样,同是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尹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3746364.html
  • 往生净土的科学玄谈

    的巨量讯息交换中所浮现的特质。[3] 在这种情况下,依「身心二元论」和「唯心论」所建构的哲学体系或宗教教义,如佛教中主张「色心独立自存」的婆沙宗、经部宗和高唱「万法唯识」的唯识宗,必然会渐渐失去它们的...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8.html
  • 佛儒之异同及其相互影响

    万法两重含义;另外,大乘佛教中所说的法性、法界、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其实都是本体之异名。例如,《唯识述记》曰:“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注3)《大乘义章》也说:“法之体性,故名法性。”(注4)...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501.html
  •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2)

    多种。许彼(1)思业即是意业,彼(2)思已业许为身语业。 (3)善(4)不善语及身行动,如是名为未远离无表和远离无表,亦许为业,如是从受用所生的(5)福(6)非福业及(7)思业,彼七法即许为业。   ...坏亦不是有自性的体异故。   癸二、玻能立分二:一、示现见非能立;二、示彼能立。   (1)所指共有七种。   (2)汝:生生。   (3)汝:生生。   (4)自性寂静:无自性。   (...

    任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546504.html
  • 唤醒沉睡的佛(1)

    第八章 大手印   2、皈依   3、三乘佛法浅释   引 言   佛法看似非常浩翰而复杂,庞大到我们花几辈子的时间,好像也学不透一般。从某个角度来看,佛法确实如此——...观念头,或只是单纯的尝试去认识内在清净的菩提心。禅修所专注的事物,迥然不同于思维一个哲学见地或发心,思维有时是透过持咒。念诵,或一步步的思考祈愿文,如《菩萨祈愿文》(   (3)行持:行持的基本原则是六...

    泰·锡度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404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