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开权显实”论法华之妙

    若《涅槃》在后,略斥三修,粗点五味,亦不委说如来置教原始结要之终。凡此诸经皆是逗会他意,令他得益,不谭佛意,意趣何之?[2]  此中举出了《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等诸经,说明其...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2.html
  • 元初临济僧人--海云的禅法和思想

      可是当人们阅读“元史释老传”时,却会发现“元史” 和“新元史”都为邱处机列有传记(注2);但在记述释教方 面,传内所收的人物,却全是土番僧人的天下。(注3)也许 ...十五页下。 (注 2):“元史”,第三册,二一三三页下--二一三五页 下。 (注 3):“元史”,第三册,...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0.html
  • 台湾区域性宗教组织的社会文化基础

    头均属西港村。庆安宫自古一向是由五角头管理,现由五角头产生的董事十五人,管理庙务(注2) ,庙内每年例行的祭典皆由五角头负责,包括庙中所祀诸神明的生日祭典:元月九日天公生日,四月半千岁爷(即王爷,共...2) 1980年编的一本《玉敕庆安宫辖内外庙宇宝鉴》里,列了二十 五位董事,其中除四位住七股乡三股村及一位住台南市安南区 之外,余皆住西港村(刘、李 1980:122-126)。...

    林美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246207.html
  • 牛头法融及其禅法

    自此决定出家,入茅山礼般若三论大师明法师(注2)为师, 剃发为僧,服侍左右,从学三论诸学。明法师是陈时著名三 论名师建康兴皇寺法朗(507~581)的弟子,陈...,论证《绝观论》是法融所著。此后在其《达摩大师的研 究》(彰国社1957年版)第2章第2<达摩和尚绝观论 (敦煌出 土)和牛头禅>中综合以往所论,列出所有资料(包括《祖堂 ...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246208.html
  •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

    “是事应念,是事不应念!是应思惟,是不应思惟!是应断, 是应具足住。”(注2) 112页 到底要如何“念”、“思惟”、“住”、...顺导师著〈法之研究》 ([妙云集]下 编第三册(以下简称妙下三)《以佛法研究佛法》页(116) ,《 佛法概论》(妙中一页17) 则作“以法摄僧”。(注2) 《铜鍱律》“经分别”(...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1.html
  • 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注2) 作为原妙的得意弟子,明本并不希求主持大寺院,并不以 本派传法宗师自居。原妙逝世前,曾让他主持大觉正等禅寺。 这座寺院是与原妙关系密切的官僚霍廷发捐资兴建... 注释 (1){元]祖顺:《元故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 和尚行录 》。 (2) 同上引。 (3)[元]明本撰、慈寂编《天目中 和尚广录》...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4.html
  •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菩萨行中去成佛的法门,在『至圆』、『至简』、『至顿』的传统思想下,是不可能发扬的」[注2]。诚然,心性与理体上的「圆融、简易、顿超」或许无悖于个体的解脱,但是,因之而导致的社会实践上的缺失,却显然遮蔽了...

    王觉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946341.html
  • 心理治疗和禅修的治疗目标:自我呈现的发展阶段

    种差异分明的层次:(1)早期客体关系的失败,特别是就自我和他人的分化和自我一致感的整合而言;和(2)稍後为此已分化和整合过的自我,来与受压抑的冲突和伊底帕斯对象,进行防卫性的抗争(Fairbairn,...的另一侧面-「受(vedana)」。佛教心理学去除掉情绪影响两种成份之间的联结方式,是精神分析理论和当代情绪理论还没如此做的方式:(1)伴随每一客体经验的纯然自发的苦乐感受(注释十九);(2)对感受...

    杰克.安格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646396.html
  •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而我此闻性,终未有变。或有习此者,虽无外声,而耳根似有声存,此乃意识自生影响,非真声也,未可自认为奇特。倘有迷恋,即成心理幻觉之精神变态矣。(2)内闻者,即于闻性听觉有声时,谓之动相,声无闻时,谓之...

    南怀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0746422.html
  • 往生净土的科学玄谈

    心理学家,比较倾向于认同「身心互补,以脑为主」的观点。[2] 他们根据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已知之研究成果主张:意识是由知觉、概念形成及记忆三者所构成的特殊关系产生的;而这三种心理功能则是脑细胞无数神经网络...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