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魏晋南北朝佛学思想玄学化之研究(1)

    巧媚相欺,学术道德的腐败都已暴露无遗,自然无法维系读书人的信仰。于是一般士大夫便竞尚虚无,以谈玄说理,促成辩正风气,带来了学术思想的新活力,专为探究人生的究竟。于是何晏(纪元一九○-二四九) (注2)、王弼...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5.html
  • 汉魏六朝佛教之“地狱”说

    汉魏六朝佛教之“地狱”说  萧登福  东方杂志第 22 卷第 2 期  1988 年 08 月  随著佛经的传译,佛家的地狱思想便间接的被带入了中国。而有关地狱的经论,译述的也早,远在东汉桓、灵帝之世,安世高便译有《佛说十八泥犁经》、《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等。梢后灵、献之时,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泥犁品”,康巨译有《问地狱事经》,自此而后,至唐宋止,所译经论中,或专章、或通书论述,...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4.html
  • 怎样读「妙云集」(1)

    法门妙;这个法门成佛快,那个法门很快了生死,从不说明更快更妙的原理何在,只是充满宣传词句,劝人来学。我觉得论书条理分明,至少修学几部简要的,对于佛法的进修,明智抉择,一定是有帮助的。  2、「重于大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047492.html
  • 无我的轮回─ ─佛教的生死观

    当受善生,为恶者当受恶生,依净行而净,依污行而污。”[2]  轮回思想与善恶道德结合在一起,这是轮回思想的基本特征。但梵书时期对于灵魂所轮回的境界,如后世所谓的六道,都尚未被完整建立起来;关于灵魂如何...死尸品>。  [2] 见,高楠顺次郎,木村泰贤著,高观卢译,《印度哲学宗教史》,页二二三引文,台北︰台湾商务,民国七十二年九月台四版。  [3] 参见S.Dasgupta著,林煌洲译,《印度哲学史.1...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十分巨大的。他们二人的禅法系统,在道宣生时则是 “接踵传灯,流化靡歇”。  谈到菩提达摩一派的禅法时,道宣说达摩活动的时间,稍晚于僧稠。弘传禅法的地区,是“阐导江路”。成就是 “大乘壁观,功业最高”[2...更灭也。  p. 2  The Four Tun-huang Manuscripts and the dhyāna method of Seng-ch'ou (480-560)  Jan Yün-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三,唯妙一而已”[2]。  由此得知,顿悟与“理”乃不可分,绝对之真理唯一无二,而所顿悟者,必为此唯一与绝对之“道”或真理。如不明真理则必产生疑惑,真理为一本,疑惑则为万殊;若能彻悟真理,则真理必为独...from the secular world.  [1] 卍续藏一五O册,四OO页右下。   [2] 卍续藏一五O册,四OO页左下。   [3] 卍续藏一五O册,四O五页右下。   [4] 卍续藏一五O册,...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

    而体融,体用交罗,一多自在。”[2]用多而遍,体一而融,心王心数,皆一多自在之诠显。  所以永明心王是总持心数之王,一一心中皆具王数,心王成观,有主力之“观照”,心数是所行众德,能所之义,心能本一,心...the same nor different, like water and ripples.  [1] 永明著「心赋注”卷二,见禅宗集成册一,页二二七下。   [2] 永明著「宗镜录”卷九五,见大正藏册...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日常的生活中,很显然的,这是一种大乘精神的阐扬,他要人著实地面对生活或生命的情境,以之做为真正的生命超越的基础与终点。  p. 454  一、前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1]云: “……原其五家[2]...[2] 指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   [3] 中国禅宗史,二四七页。   [4] 同前,二七O页。   [5] 大正藏,四八册三三八下。   [6] 同前,四八册三三九中。   [7] 同...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早期禅史中最可怪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和从唐代禅师马祖(七○九-七八八)、临济(八六六年亡) 等传下的五家七宗,全无关系”(注2)。尽管华人禅苑的圈内人士,愿意祖述旧说,仍然相信禅宗是佛祖拈花微笑,一脉单传... 1983) 一书。(注 2)译自Philip Yampolsky著「New Japanese studiesin Early Ch'an History”收于Early Ch'an in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在于能弃绝旧有的外在宇宙,退入内在宇宙,通过个人的自明作用,再投入外在宇宙,发动整个社会的自明。”(注2)其实,像这种对于意识型态与文明或法的原创意义的重视的重要性,在维摩诘经的“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无限的寻求,或A0至An之间的变化项可以无限地被分析,若以符号说明则如下:设一物为A0,An为由A0变化而来,可写为:A0→An-(1)又A0至An之间的变化过程中,可观察到的中间物为A1,A2,A3...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