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45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亡法”相较,48前者强调立基于此世当下的生命以建立生死智慧;后者较偏重于为死亡做充份准备的观修方式。  四、生命治疗意义的开显  (一)生命治疗的定义  佛陀充份理解了生命有何特质。补特伽罗(的生命)... 《广论》,页73。  46 《广论》,页69。  47 《广论》,页68。  48 有关藏传密法的“中阴度亡”,四大教派各有不同的传承典籍与教授。以格鲁派所修学者为例,有无上瑜伽本尊法之“三身治道”...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T22/244a-245a.   B45 T22/255b.   B46 T22/362b.   B47 T22/53Ib.    B48 T22/852-854.   B49 ...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
  •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

    之一附。  9、这里所引皆为杨曾文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  10、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的问答“唯心净土”的一段,载《大正藏》卷48第966~969页;宋大慧宗杲《龙...

    扬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147890.html
  • 龙树对“空”之诠释

    的抽象产物。  2.“概念”48也是抽象产物,它并不是百分之百全等或全符合于其思想内容。  3.语言是静态的,而思想内容是动态的流动。  以此而言,可见一切名义、一切分别,都不能表达“空”的。但此不可...83。  47 杨士毅,《语言?演绎逻辑?哲学~兼论在宗教与社会的应用》,(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3),页105。  48 “抽象”意指运用人类思维力量,从具体特殊的种种事物中,抽离出该事物...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0.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脖子追寻时间的真貌:“仁慈的青年狱卒,不识岁月的容颜,不知岁月的籍贯,不明岁月的行踪;乃夜夜往动物园中,到长颈鹿栏下,去逡巡,去守候。”[48] 也可以用猫眼与光影的互动,写时间的动貌:“静静守候时间的...》,页57。  [48]  商禽:〈长颈鹿〉,《商禽˙世纪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2000,页6。  [49]  商禽:〈背著时间等时间〉,《八十九年诗选》,台北:台湾诗学季刊社,2001,页39。...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不同,经中常将“触”翻译成“更乐”或“更触”。47另外,manasikAra(梵语manaskAra),辞典说是manasi-karoti的阳性词,含有作意、忆念和思虑的意思,48所以《增一阿含经》的...觉便想。”(CBETA, T01, no. 26, p. 604, b3-4)  48 云井昭善著《パーリ语佛教辞典》,p.696。  49 《M.109》mahA-puNNama-sutta.。日译《...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德习惯力的残滓(vāsanā习气),48 此作为可能性或习气的烦恼,称为“随眠”。又,不是圣者的人,即使是在睡眠,或者思善、行善时,作为烦恼恶德之习惯力的随眠,也不会断绝而持续存在。  所谓“随眠”,...p. 278ff. (参原书p. 331)  48 在圣者之中,有见道的圣者、修道的圣者及无学圣者,无学圣者的阿罗汉,是断除一切烦恼的最高圣者,所以,他们没有作为潜在力的烦恼。但是见道或修道的圣者,...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修行阶段逐渐改变修行方法的情况。如原始经典中,所谓“数息观─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之修行方法。以一般教育法为譬喻来说,一乘道[48]犹如古代儒家教育,从不识字开始,即教授《论语》,识字后乃至青年、...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证悟

    所谓“一乘道”,就是从凡夫初位,到最高位(阿罗汉或佛陀),只以同样的说法而贯彻之。用禅门做比喻,看话禅 47 中,将千七百则公案,由易到难,分为几个阶段,令其渐次的通过者,即相当于次第说法;默照禅 48... 48b以下)及同《述记》9末(大43,556b以下)。别教说、圆教说,例如参见《天台四仪》(《谛观录》)。圆教说之思想本源的印度典籍根据不明。(参原书p. 132)  24 天台智者大师称自己的境界...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具”思想的最重要的经文《法华经》依据。48可见太虚受天台哲学影响之深。  D.“人生佛教”与“法界圆觉宗”  前文(a.2—2)曾经论及,第(丁)层的“人乘”并不是究竟的,要“进化”到第(庚)层的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