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7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世宗雍正对永明延寿大师的推崇与评价

    妙旨斯在。观此万言之头头是道,可知万法之法法随根。”因此,“爰附刊此集之后,俾学者合而观之,如宝珠网之重重交映焉。”雍正对永明的所有著述都褒奖有加,赞扬备至。   3、重刊《宗镜录》时的评价   雍正十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248408.html
  •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

    宗派,其心性论或心识观,往往非印度传来个别之经论所能说明,同时也非中国原来心性论所能完全代替解说。华严宗部分,拙作《华严思想之心与法界》,(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八十六年)曾有论述。3 《续高僧传》卷...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6.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卢山,受远公呵护最久,其义学重心“涅槃常住”亦与远公“至极不变”渊源深厚(见第五章第二节)。其曾在《维摩经注》(注3) 中言: 性者真极无变之义也。 至此“法性”的定义可谓朗然,...之前。其年代应稍 早于 405年。 (注2) 《维摩诘不思议经集注》卷 3,《佛教大藏经》 (台北:佛教 出版社,1983),124册,页136。 (注3) 同(注2),页140...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1.html
  •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

    本性”,“法性”,“自法性”,为《坛经 》的常用话。而“佛性”仅偶而提及。但在有关神会 的作品中,见性是以“见佛性”为主的。(注3) ...)第2 册,页392;第3册,页65以下。关口著《禅宗思想 史》 (东京:山喜房,昭39年),页129,161,279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4.html
  •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

    ;及后得阅慧光(468~537)的文  疏,申述“别教一乘、无尽缘起”的道理(注2),又得神异  僧人指示,静思“六相”之义(注3),乃彻然大悟,当时他  才不过是二十七岁。及后智俨长期隐居,到晚年才...?教判说????〉,《驹  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第9期 (1978年),页245  ~259。  (3) 石桥真诫:〈华严教判?问题点〉,《印度学  佛教学研究》第30卷第2期 (1982年),页...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1)

    教理之精华,主要表现于其重要的论典中,但真常系  则偏重经典。但这并不表示真常系在印度未出现重要的论典。坚慧 (  `Saramati`)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注3)  (Ratnagotrav-...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2)

    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存在过一段时间  。法藏就曾把它称为“如来藏缘起宗”(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  。印顺把此三系分别判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和“真  常唯心”。  (注3)依中国所传,《宝性论》是...思想,非菩提流支所主张,这也可能是他没有翻  译《宝性论》的原因之一。  (注20)参阅中村瑞隆,《梵汉对照究竟一乘宝性论研究》,山喜房,  昭36(1951) ,p.1-3。  (注21)中村瑞隆曾作...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448457.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净土观

    净土的。”[3]  佛教“空义”的社会意含,在大乘思想中,有进一步的发展。六婆罗蜜、十善道等教义,是要落实到实际的社会实践,“缘起性空”的原则,亦适用于社会氛围的净化,因此般若空慧与净土思想有密切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净土宗、律宗的成立,亦复如此。  [2] 〈净土新论〉,页3。  [3]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0年),页759。   [4] 僧佑,《出三藏记集》...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生死之歌》静坐导引

    纤维溶入静默与和悦。   身体充热静默。深入而自在的放松。   静默淹没自己。   温驯地坐在静默中。   减痛静坐法3 探索疼痛  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躺下。作几次深呼吸,身心安顿下来。   ...

    史帝芬.雷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4248551.html
  • 儒理与禅法的合流

    分灯禅。如来禅尚不失印度佛教色彩,而祖师禅、分灯禅已是道地的中华禅了。有学者说祖师禅主要是受到儒家心性论的影响,而影响分灯禅的主要是老庄的自然学说, 注3这似乎有先儒后道之别。其实,佛教的传入是以道家...三教合一”一语所指涉的范围。   注3 赖永海〈祖师禅与分灯禅〉,见《禅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1992.8)第1辑页16,22。   注4 参见石井修道《宋代禅宗史?研究 中国曹洞禅?道元禅 》(大东...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34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