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

    中国禅学史?早期禅法  苏渊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8,22页  --------------------------------------------------------------------------------  编者按:著名文史学家苏渊雷教授,长期从事佛学研究,享有盛誉。近年来集中精力撰著《中国禅学史》,其著尚未最后完成,而与世长辞。今刊其手稿...

    苏渊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348918.html
  • 梁武帝受菩萨戒及舍身同泰寺与“皇帝菩萨”地位的建立(1)

    十八年(519A.D.)四月八日从慧约智者 国师亲受菩萨戒,其后梁国的王侯朝士、僧尼庶民从受菩萨戒者凡四万八千人(注2) 。《魏书》〈萧衍传〉:“(萧衍)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诫(菩萨戒),有事佛精苦者,辄...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848963.html
  • 二论禅

    二论禅 姜超 [济南]文史哲,1994年第2期 54—60页 -------------------------------------------------------------------------------- 【内容提要】禅只讲主体,不讲客体。历代禅师,诸如慧能所说“自心是佛”,马祖道一所说“自家宝藏”,临济的“且要自信”,赵州的“真佛内里坐”,紫柏真可的“不能置于...

    姜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549002.html
  •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即心  一、前 言  弥陀净土法门,自从东晋慧远(334~416)大师庐山结社首倡1 ,东魏昙鸾(476~?)大师注论2 专弘以来,即在中国弘传不辍。这其中虽然依于不同的净土经论,或不同的教理思想背景...  ?《净土深义》释法藏述 高雄?谛听文化有限公司。  1 元兴元年(402)师与刘遗民等百余人,创立白莲社,专以念佛求生西方为修行法门,一  生有三次于定中见佛。见《梁高僧传》卷六。  2 师为当时...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苦乐自相知的女尼出家因缘

    日常礼佛仪轨等常识,从而具备了宗教信仰发生的心理氛围和基本心态,并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形成个人宗教信仰的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又如:  个案2:  尼僧格桑卓玛、曲杰坚措,为姊妹二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德吉卓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749192.html
  • 道教与密教

    肉、鱼、谷物、性交)之一。《摩诃涅槃坦陀罗》Ⅶ-18说:“第五个要素(即性交──原注)的标志是使一切生类获得无上欢乐的原因,是无始无终世界一切创造的根源。”[2] 密教的左道认为,要修成极乐身和金刚...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7.html
  • 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

    净众寺的神会认作东京荷泽寺的神会”。[2] 胡适的这   页221   种说法仍缺乏充足的证据。   在《宋高僧传》〈南印传〉中明明记载南印在师事净众寺神会之前已经“得...ldquo;大师本豪家,少通儒书,欲于世以活生灵,偶遇遂州,遂州未与语,退游徒中。见其俨然若思而无念,朗然若照而无觉,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   [2] 胡适《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28.html
  • 大菩提乘(一)

    能够成为正等正觉的佛陀……」(Majjhima-3-100. Avguttara-1-30. Abhidhamma-2-349)  (三)因(hetu):这是指已证得所需的助缘。即使是男人,他所发的至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449272.html
  • 大菩提乘(二)

    naro sapabbo…”──「具戒有慧人……」  在此偈中,佛陀解说若某人投生时三因具足[2],而且慧根又已成熟,他只要勤修戒、定、慧,就能解开欲爱之网结。在此佛陀只提及戒定慧三学,他对修习布施甚至些许...于身外物也是毫无结果的,它不会带来佛果的利益。  [2] 三因结生心是指在结生那一剎那的心具足了无贪、无瞋与无痴三因。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549273.html
  • 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

    China: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第 2页,李四龙等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僧团对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74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