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7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当代台湾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

    3)、放生、经忏等。其中,由于“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寺庙无法继续仰赖土地为生,因此,应付世俗的经忏,成了台湾佛教僧人重要生活的一部分(注4) 。这也是僧人受到垢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当代...1988年 6月 ,页 3。) 据闻,中国佛教会所预定推出的参选代表是北区的 明光法师、中区的圣印法师和南区的净心法师,但目前这三位 法师都未曾明确表示参选的意愿。 (参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1)

    审慎的文献学上的辨析,对釐清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提供的帮助最多。[2] 他的研究也对中国的学者产生了影响。[3] 在塚本善隆之后对鸠摩罗什生平和传记研究着力最多的日本学者是鎌田茂雄。鎌田在这方面的...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
  • 灵山佛教文化的探索与思

    文化上的支持,我们的基金会可能为他们提供场所和机制。引导富人,帮助穷人是好事,也符合国家政策。   第3, 建立灵山文化基金会。  文化基金会的目的何在?我们要把灵山的运营体制进一步理顺,怎么个理顺法...

    吴国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0651641.html
  • 增上信学

    最后善。每一次说法,一开始到最后以及过程当中都是善的;所说的都是善法一一远离、舍断贪、瞋、痴的方法。   「善义、善味」在《增支部》第3集63经作「有义、有文」,佛法是有功用的、价值的,实在可行的,...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951725.html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寺院数量达到五千三百五十八所,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人,尼五万五百七十六人。3天宝、大历年间(742-779),玄、肃、代三宗前后征召湛然,他都以病固辞。其初住兰陵(今江苏武进县),晚年迁居天台国清寺...284。  2 释志磐《佛祖统纪》卷第七,大藏经第七十五册(67年3月佛教出版社)p341。  3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崇玄署条,69年3月鼎文正史全文标校读本p1252。  4 释东初,《...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佛学研究方法学理路之探索

    上述问题意识带入佛学研究的范畴,将会涉及佛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问题,[2] 以及从第二序探究的立场上对佛学知识建构过程的分析与考察。关于前者,笔者已经从知识系谱学的角度做过初步的讨论。[3] 至于后者...Scientific Revolutions, 3r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Mannheim, Karl  1998《知识社会学导论》(张明贵/译...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1.html
  • 试析雍正在《拣魔辨异录》中对汉月法藏的批判

    天申问答诸稿,具存故宫档案箱中”,[3]终未行世。而刊刻发行的则有阐述佛教思想的《云集百问》、《御选语录》、《雍正御录宗镜大纲》,以及对后世禅宗影响甚大的《拣魔辨异录》等诸书。在历代帝王中,信佛崇佛之“...宗关于佛学之谕旨》,收录于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所辑《文献丛编》第三辑,页1a。(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出版,1930~1935)   [3] 同上注。   [4] 法藏禅师(1573~1635),字汉月,...

    释圣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3.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

    就是能离“苦”得“乐”,获得“真正的自由”。且佛教死亡观的最高境界是“解脱”而进入“涅槃”。   p. 443  “涅槃”的境界,[3]超越生死存亡的所有有限,而进入觉悟“生生死死”即“空”的世界。...一个观念却没有改变。参考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著》(台北:洪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民国83年),页173~175。   [3] 原始佛教借用婆罗门教的涅槃概念,来标明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涅槃是梵文...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4.html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据此而制定的僧人的生活准则、寺院的组织体制、僧人的学经程序、是非标准等等。”[3] 一方面强调戒律的修持[4],另一方面规定先显后密的严格学法次第,使佛教修学者能够解行并重。大师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与...辅仁《西藏密宗史略》(台北:佛教出版社,民国74年),p.169~170。   [2] 法尊法师《西藏与西藏佛教》(台北:天华出版公司,民国69年),p.15。   [3]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当代台湾佛教与基督教间的一场深层次对话

    的急速变化,佛教和民间宗教不但没有停滞或萎缩,反而以令人惊异的步伐快速成长。尤其是解严以后的这些年,其蔓延面不但更广,而且影响力更深。[注3]  因此,近五十年台湾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佛教的发展,大致可以...11:3(1968), pp.47-50. He Jian-ming, "Buddist-Christian Encounter in Modern China: A Case Study of Ren...

    何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