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通经论」(注2),「尝听(泰山)僧朗法师讲《放光经》,屡有机难,朗与贤有濠上之契,谓贤曰:『 比格难,吾累思不能通,可谓贤贤弟子也』」(注3)。僧朗为佛图澄(232-348)大弟子之一,《放光经》即...。
(注 2)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注 3)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注 4)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这“五不”就启示人生路途中,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界线,以及主体道德修养的自觉、仁道的内涵、克已的目标等,对弥补现代人这方面道德缺失大有裨益。
3、己...狠之戾,多参自佛经教义,因而身藏佛家最上乘武学者无不为得道高僧,少林寺的悟嗔禅师、五台山天龙大师、西藏的莫西逻、天竺大乘护法枯叶都是名震江湖的大家。
3、神秘色彩与仗义行侠的精神统一。武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3454498.html
-
………………27洗心…………………………………………………………3l 第三段人生的季节…………………………………………………39明快圆融的心………………………………………………4l清澈的心………...
则竹秀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2454542.html
-
not leave one. 2. 一切精神的境界都由思想指引,思想是它们的首脑,它们也是由思想创造的。如果随著纯洁的思想来说话和行动,快乐就会一如影子跟著人那样不会离去。 3 ...
林兆先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2254600.html
-
几何乎?其女答曰,如幻师化神识存在,吾发道意,远近亦然, 所以何者,一切诸法悉如幻化.... ”(58) (3) 佛说月上女经: “尔时不空见菩萨告月上女作如是言,如是,月上,既不可以女身成佛,汝今....... 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苦无量。”(卷 3)。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提到一位叫做焰光的修行人, (经文以佛的本生故事作为阐述这种思想的方法) ,在林中修行了四百二十万年的梵行之后,有一日入沙竭国,遇到...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254789.html
-
(古阳洞) 为例的交脚菩萨像等都是建造在有瓦的宫殿之内。大萨遮民干子所说经在谈到转轮王的屋舍时,把其宫殿视为其拥有之七软宝之一。(183) (3) 这些转轮王都是载冠的。大法鼓经说得很清楚,“转轮... IEtude d Avalokitesvara(Paris:Civilization du Sud,1948)。 (3) 妙法莲花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T.262,vol.9,P.576. 此...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354790.html
-
只不过被记录了下来,是故一落入研究的话就是离了题的。当然如果要对公案进行研究。也就产生了第三种禅门功夫哲学的研究进路,亦即制式性接引机制的探讨,此即临济宗的「四料简」[注2]、「四宾主」[注3]、「四...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竟俱夺,有时人竟俱不夺。」参见《禅宗辞典》,袁宾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一版,页148。 [3] 「圆悟和尚请益五祖,临济四宾主怎生?祖云:也只个程限...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954936.html
-
,大圆者也。”易学又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万物之宗府。张南轩说:“易者,生生之妙,而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注:《南轩易说》卷3, 四库全书珍本。)太极乃是生生之源,它含有化生万物之理,太极本是...
闫月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2954944.html
-
佛门,深入民间以至明清时期形成‘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 面,成为中国民众的宗教砥柱。其影响之大,为任何一种宗教所望尘莫及。[3] 他又说: 至明清之时,可以说已是净土一家之天下。[4] ...
正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1355066.html
-
,必定有其实际之禅修体验(尤其是明心见性的实际体验)为依据;但在理论层面上而言,则《起信论》模式之真常心理论,才是憨山“唯心识观”的根源。 从憨山《大乘起信论疏略》(注3)中,可大概见出其憨山真常...论〉之“论心法”,嘉兴大藏经第廿二册,P644。 (注3) 憨山《大乘起信论疏略》见录于嘉兴大藏经十九册,全文共二卷,底本系以法藏贤首四卷本之《大乘起信论疏》(见嘉兴大藏经第七册,P447~471...
陈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1755071.html